第835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旦体力消耗殆尽的重骑兵就如一个婴儿一样,只能任人宰杀,所以,随着时代的进步,重骑兵逐渐退出了舞台,当然,此时的房玄龄并不知道,在后世的两宋时代,金国人短暂的使用过重骑兵,却遭到了无情的屠杀。

  熟读史书的房玄龄沉默片刻,道:“秦王,重骑兵虽然厉害,却只能作为一支骑兵,而且建造一支重骑兵,需要的费用太高,卑职建议,只要有五百左右的重骑兵即可。”

  李世民沉吟片刻,终于点点头,道:“房长吏说的不错,此事就交给你去办,我会向永康王写一封书信,请他送我一些优良战马!”

  房玄龄抚须,道:“秦王,此事重大,还须禀告陛下!”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哈哈一笑,道:“正当如此!”

  第六十一章 何去何从

  皇宫,御书房。

  李渊显得有些忧心忡忡。并州取得大胜,自然是好事,可是,秦王的不满李渊也瞧在了心中。哼哼,大唐万岁,秦王千岁,那么作为大唐的主宰又将置于何地?

  如果说,那些百姓不懂这些道理,那么军队呢?“大唐威武,秦王威武!”吃着他李渊供给的俸禄,喊着的却是秦王的口号,这和叛徒有什么分别?

  李渊虽然是李世民的爹,但心中,必然是不满的,而且他还考虑到了一点,那就是太子的地位。太子李建成办事牢靠,已经成为大唐不可少的中流砥柱,正是他励精图治,大唐在关中,才能有万顷金黄的麦浪,如今秋收在即,太子功不可没啊。

  有时候,李渊觉得很幸运,太子办事沉稳,擅长政事,而且心胸宽广,正是诸君的最好选择人,而次子李世民打仗勇猛,常常与士兵一起,甚有吴起风范。两个最大的儿子,一文一武,正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如果能齐心,大唐必定问鼎天下。可是,李渊至今有些不明白,自从入主了长安之后,这两兄弟似乎有些不合了啊。

  李渊是矛盾的,他既希望秦王李世民能多立军功,可是又害怕由于军功太大,会威胁太子乃至于自己的地位,该如何是好呢?李渊想着,本来与太子已经商量好了事情,但他觉得,需要改一改了。

  “宣太子议事!”李渊想了又想,终于说道。

  “喏!”宦官王欣俊说道。

  太子正在东宫翻阅折子,听到宦官王欣俊的口谕,急忙带着几名小宦官赶去皇宫,进了书房,李建成恭敬施礼:“儿臣见过父皇!”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