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神年代(出书版) 第36节(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巴刹县本域社背靠黄连山脉。黄连山东北坡山缝之中有一处隐蔽的炮兵阵地,离红河不到5公里。在这里驻守的不是边防公安,而是一个正规陆军炮兵连。进入21世纪之后,在这里部署炮兵既没有必要,也没什么战术意义——真要打起来,这么近的阵地还不在反斜面上,第一个照面就被解决了。然而这个阵地从1985年建成以来从没闲置过,似乎成了一种惯性。

  炮兵们刚刚把8门炮从坑道里推出来,进入炮位。阵地指挥官范连长下令熄灯、开炮口防水布、标定代号k95、准备高爆弹,等待射击命令。

  炮是法国生产的rt-61迫击炮,二十年前半买半送弄到越南的。这些拖曳式重型迫击炮已经高寿六十年,对面的陆军早已淘汰这个品种,然而在人民军山地炮兵中还算不错的东西。范连长的部队把它们保养得很好。

  k95是连队最熟悉的标定之一,演习过不下十次。范连长话音刚落,炮兵们已经把炮架射向和表尺装定到位。

  目标是对岸紧靠河边的一个小土丘,就在坝洒镇西面一点,连高地都算不上,称为137观察哨。1979年战争中,中国强大的炮兵部队部署在坝洒镇东面的丛林中,守护步兵偷渡红河,后来又把巴刹县城的越军阵地轰平了。而137是靠国界最近的炮兵观察哨。

  范连长接到的命令是短短一条炮兵指挥代码:k95-b2-0。“b2”是射击方案代号,意味着省略试射校正,全连急速齐射,每炮三发,然后撤炮隐蔽。“0”是执行时间,最紧迫的那种:任何时候准备到位就立即执行,越快越好!

  这命令极端突兀,事情肯定是不对劲。

  两三个小时之前通信就开始异常。首先是民用手机,然后是军用无线电和网络。阵地上的有线指挥电话深埋五米,本来是雷打不动的设备。范连长跟团部的通话还没问出个名堂,就再也打不通了。

  十多年来,训练中反复强调:如果跟中国发生战事,一开始就要遭受全面通信干扰和电子压制。范连长本来相信这不可能发生。越南和中国还有什么打头?即使发生,他也以为自己做好了心理准备。

  事到临头,他才知道什么叫茫然失措。

  十分钟之前飘来一根救命稻草。通信班一直在各个频道反复折腾,终于捞到了电报码发来的命令。这是预案中的最后一招:如果军用通信全部失灵,指挥部将用约定的几十个民用频道发送指挥代码。中国人再厉害也不可能全频道阻塞。

  「–」

  命令的呼号码和签名码都是正确的。但事情就是非常、非常不对劲。范连长一直举着望远镜观察本域社方向,看了几分钟都不放下。

  指导员跑过来:“下命令吧?”

  “不像要打仗的样子。对岸灯都开着,公路是空的。我们的军车没几台,都挤在河边,也没发生什么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