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2 / 3)
玛丽·博林的一连串问题,其实也把他问得有点懵,他回答时几乎全靠直觉,凭第一反应去回答。他也需要有一些时间再去消化消化。
第四十七章
稚气的国王
罗宾汉和他的伙伴们离开后, 窗外飘起了雪花。
玛丽·博林惊讶于罗宾汉对自己所说的话,为什么与历史和小说中相差那么大,挺令人费解的。她唯一能想到的一个可能原因,就是他现在还年轻。
与历史和小说相比, 他才23岁, 身体也没什么病痛;同时, 没有经历过与阿拉贡的凯瑟琳所孕育的孩子一个一个失去的痛苦经历。
是因为“少年不知愁滋味”?所以思想才这么幼稚?
印象中, 历史上他执政的早期,确实很受民众的喜爱。廷臣们和各国的大使夸赞他的话也比较多,什么“基督教最英俊的王子”,什么“我们的国王渴望的不是黄金、宝石或贵重金属, 而是德行、辉煌和永恒。”
编年史家爱德华·霍尔说他“天性淳朴、正值年少、生机勃勃、勇猛无畏……是一朵即将盛放的青春之花”;[1]
托马斯·莫尔则把他赞美成是一位“为每一只眼眸拭去泪水, 让赞美代替所有哀鸣”的统治者。[2]
民众那时爱戴他, 见到他全是欢呼和致敬, 所以给他的全是正向的反馈。
他是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子,有钱、有颜、有健硕的身体和爱戴自己的臣民;他血统纯正、王位继承权无可置疑, 国内政治统一、稳定。
转折点似乎是在1525年这一年,为了御驾亲征法兰西,他要求施行一个名目为“善行捐”的征款(其实是一种累进所得税),包括对世俗财产征收六分之一,以及教会财产的四分之一[3]。
因为连年的挥霍和对法作战, 他的国库已经见底。但是民众并不买账,因为在1522年秋和1523年春, 他们已经“借”给过王室不少了, 而这一次的征税, 甚至没有勉强伪装成借贷。
他们开始反对, 谩骂不止, 拒不从命,最后几乎要演变成一场动乱。
↑返回顶部↑
第四十七章
稚气的国王
罗宾汉和他的伙伴们离开后, 窗外飘起了雪花。
玛丽·博林惊讶于罗宾汉对自己所说的话,为什么与历史和小说中相差那么大,挺令人费解的。她唯一能想到的一个可能原因,就是他现在还年轻。
与历史和小说相比, 他才23岁, 身体也没什么病痛;同时, 没有经历过与阿拉贡的凯瑟琳所孕育的孩子一个一个失去的痛苦经历。
是因为“少年不知愁滋味”?所以思想才这么幼稚?
印象中, 历史上他执政的早期,确实很受民众的喜爱。廷臣们和各国的大使夸赞他的话也比较多,什么“基督教最英俊的王子”,什么“我们的国王渴望的不是黄金、宝石或贵重金属, 而是德行、辉煌和永恒。”
编年史家爱德华·霍尔说他“天性淳朴、正值年少、生机勃勃、勇猛无畏……是一朵即将盛放的青春之花”;[1]
托马斯·莫尔则把他赞美成是一位“为每一只眼眸拭去泪水, 让赞美代替所有哀鸣”的统治者。[2]
民众那时爱戴他, 见到他全是欢呼和致敬, 所以给他的全是正向的反馈。
他是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子,有钱、有颜、有健硕的身体和爱戴自己的臣民;他血统纯正、王位继承权无可置疑, 国内政治统一、稳定。
转折点似乎是在1525年这一年,为了御驾亲征法兰西,他要求施行一个名目为“善行捐”的征款(其实是一种累进所得税),包括对世俗财产征收六分之一,以及教会财产的四分之一[3]。
因为连年的挥霍和对法作战, 他的国库已经见底。但是民众并不买账,因为在1522年秋和1523年春, 他们已经“借”给过王室不少了, 而这一次的征税, 甚至没有勉强伪装成借贷。
他们开始反对, 谩骂不止, 拒不从命,最后几乎要演变成一场动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