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 第263节(4 / 7)
李彦仙听了不由愣住。道:“我一向在外,哪里知道这些?该如何封赏,自然是听各位相公的。”
权邦彦摇了摇头:“自靖康以来,与金人交战的战功,哪一次可以与陕州相比?此是前所未有之事,当然要慎之又慎。朝里诸大臣议论许久,都决定不下来,可知此事不容易了。”
李彦仙想了想,道:“不知诸位相公是如何议论?能否说给我们知道?”
权邦彦道:“说给你听也好。不过,这种事情不是我们私下议论的,我隐去名字,将军也不要乱猜。”
李彦仙点了点头:“自该如此。”
权邦彦道:“有大臣认为王节帅立非常之功,当有非常之赏,也是劝勉诸大将。前次夺取西京后,王节帅被封京西南北路兼商虢州制置使,兼知河南府,为开国侯。他们认为,此次封赏要远超上次。建两节,宣抚京西、河东,得便宜行事,为开国公,授太尉。”
李彦仙听得不由目瞪口呆。过了一会才道:“太尉为武臣之极,这——这——节帅以后怎么办?”
权邦彦点了点头:“将军说的不错。有大臣认为,王节帅不过二十岁刚刚出头,还未成家,现在升太尉,以后再立大功,该怎么办?封无可封,非朝廷之福。”
李彦仙虽然对朝廷事务为熟悉,也知道这不是好事。王宵猎二十多岁,封为太尉,这还了得?以后再立功,难道要封王?最少这个时候,宋朝还没有生者封王的习惯。
提这个建议的人,不管是什么目的,都是把王宵猎放在了一个尴尬的位置上。
权邦彦道:“有大臣认为,节帅年幼,虽然立大功,不应该封赏太过。还是建节大藩,宣抚京西、河东南路,为开国公的好。再立大功,渐次封赏就是。”
李彦仙咽了一下唾沫。道:“我虽然不知道节帅怎么想,但觉得还是不要封赏太过得好。节帅为人,一向谦逊,封赏太过,节帅可能也觉得不合适。”
权邦彦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劝酒。
王宵猎在襄阳,朝廷虽然比李成、孔彦舟等人高看一眼,但也没有觉得十分特别。直到最近恢复西京,又取得了陕州大捷,才发觉他好像跟其他的群盗不一样。
朝中没有人知道王宵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什么脾性。现在立了大功,更加重要的是手中握有重兵,怎么封赏就成了个难题。如果王宵猎好大喜功,就应该封个高官。反正又不用朝廷发俸禄,官位值什么钱?但如果王宵猎不注重名位,而对实际权力在意,就不能封得过高。不然王宵猎把官位当了真,朝廷不好处置。
↑返回顶部↑
权邦彦摇了摇头:“自靖康以来,与金人交战的战功,哪一次可以与陕州相比?此是前所未有之事,当然要慎之又慎。朝里诸大臣议论许久,都决定不下来,可知此事不容易了。”
李彦仙想了想,道:“不知诸位相公是如何议论?能否说给我们知道?”
权邦彦道:“说给你听也好。不过,这种事情不是我们私下议论的,我隐去名字,将军也不要乱猜。”
李彦仙点了点头:“自该如此。”
权邦彦道:“有大臣认为王节帅立非常之功,当有非常之赏,也是劝勉诸大将。前次夺取西京后,王节帅被封京西南北路兼商虢州制置使,兼知河南府,为开国侯。他们认为,此次封赏要远超上次。建两节,宣抚京西、河东,得便宜行事,为开国公,授太尉。”
李彦仙听得不由目瞪口呆。过了一会才道:“太尉为武臣之极,这——这——节帅以后怎么办?”
权邦彦点了点头:“将军说的不错。有大臣认为,王节帅不过二十岁刚刚出头,还未成家,现在升太尉,以后再立大功,该怎么办?封无可封,非朝廷之福。”
李彦仙虽然对朝廷事务为熟悉,也知道这不是好事。王宵猎二十多岁,封为太尉,这还了得?以后再立功,难道要封王?最少这个时候,宋朝还没有生者封王的习惯。
提这个建议的人,不管是什么目的,都是把王宵猎放在了一个尴尬的位置上。
权邦彦道:“有大臣认为,节帅年幼,虽然立大功,不应该封赏太过。还是建节大藩,宣抚京西、河东南路,为开国公的好。再立大功,渐次封赏就是。”
李彦仙咽了一下唾沫。道:“我虽然不知道节帅怎么想,但觉得还是不要封赏太过得好。节帅为人,一向谦逊,封赏太过,节帅可能也觉得不合适。”
权邦彦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劝酒。
王宵猎在襄阳,朝廷虽然比李成、孔彦舟等人高看一眼,但也没有觉得十分特别。直到最近恢复西京,又取得了陕州大捷,才发觉他好像跟其他的群盗不一样。
朝中没有人知道王宵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什么脾性。现在立了大功,更加重要的是手中握有重兵,怎么封赏就成了个难题。如果王宵猎好大喜功,就应该封个高官。反正又不用朝廷发俸禄,官位值什么钱?但如果王宵猎不注重名位,而对实际权力在意,就不能封得过高。不然王宵猎把官位当了真,朝廷不好处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