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 第148节(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众人一起称是。

  汪若海道:“本朝州县必有书院,设学事官,皆是前朝未有之事。观察广建学校,更是大功德。”

  王宵猎道:“算得什么大功德?使百姓能够入学,本来就是朝廷该做的事。不能别人做不到,我们努力去做了,就觉得有什么功劳。你们记住,广建学校也是接下来的要事。”

  说完,看着姜敏,王宵猎道:“若是有时间我也读书。这些日子颇有些心得,讲给你参考。这里是襄阳,据说诸葛武侯便躬耕于此。武侯读书,观其大略。陶渊明《五柳先生》中说好读书而不求甚解。这两句话不管其他什么意思,对于我来说,是读书只读对自己有用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不必讲究精读细读。我有一句话,就是不管是读书还是学习,要学得进,走得出。学得进才能够知道学的知识的乐趣和用处。走得出,才能真正理解自己所学。”

  陈求道道:“自小求学,讲学得进的老师多了,第一次听说还要走得出。”

  王宵猎道:“走得出,就是讲不能够为了读书而读书,而要知道这些知识对自己的用处。我曾经讲过,我读儒家之经典,就注意到《诗经》是诸经之首。为什么?有人说其词藻华美,有讲其情真意切,许多种说法。但我认为不只是如此,而是因为《诗经》中分为风、雅、颂,恰好暗含政治。风指的是天下各国的风土人情,百姓对朝廷官府的看法,为其首。走出来,就知道原来古人是这样的,百姓的所思所想在朝廷中原来这么重要。再往后,比如汉有乐府,到南北朝这样反映百姓的诗就少了。到了唐朝,诗歌最为繁盛,但与百姓关系不大。与百姓关系大的,成了曲子词。到了本朝,诗词繁盛一时,但真正与百姓关联大的却又成了话本。对于朝廷来说,先秦的国风,汉朝的乐府,唐朝的曲子词,本朝的话本,都是能够反映百姓喜乐的。那么儒者读书,先秦读国风,汉朝读乐府,唐朝曲子词,本朝的话本,才是正道。”

  几个文人听了,不由目瞪口呆。他们第一次知道还有这种说法。唐朝的曲子词那时文人不看在眼里,宋朝的话本同样不被文人重视。没想到在王宵猎嘴里,却成了文人必须要读的内容。

  王宵猎道:“姜敏天生聪慧,大部分知识,都是能够学得进的。只是要想真有所成就,就必须能够走得出来。我们现在军校教的,是这两年军队作战所总结,其中有很多有用的知识,也有很多错误。不能够觉得学好了,就能够做统军大将。而要知道,那只是入门而已。”

  姜敏在一边听着,虽然不太明白,但有些明白王宵猎的意思了。

  第344章 精选官员

  一切收拾妥当,已经太阳西垂。士卒在院中摆开桌子,上来酒菜,为汪若海接风。

  王宵猎举起酒杯,道:“从我起意设司令部,到今天几个月了。这几个月陈参议用了不少心力。奈何不适合此事,而且我也没有想清楚,今天换做汪参议来做。以后军队的日常管理,行军打仗,主要是从这里发命令出去,重要无比。汪参议千万用心,真正把此事做好。”

  汪若海道声不敢,举起酒杯,与王宵猎一饮而尽。

  放下酒杯,王宵猎道:“这一次回来,无论是军政还是民政,都要大变。军政变化最大的,就是指挥。除了设司令部,还有其他的相应变化。民政的变化,简单来说就是一要精简,包括政事和官员。还有一个就是精选,不只是精选官员,还要精选吏人。以前的官府,经常用差役来做吏人。省钱吗。以后不这样了。差役就是差役,范围受到限制。比如乡兵,比如防洪,比如看管村里仓库,诸如此类。吏人就是吏人,是官府雇佣的,必须要给钱。”

  陈求道道:“若是给钱,数目可是不少。一时之间哪里来那么多钱?”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