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 第109节(2 / 7)
后世人议论岳飞的被杀,有的人说主要责任在秦桧,有的人说主要责任在赵构。议论的时候,不管是哪种观点,总是有意无意地夸大了赵构的能力。
作为皇帝,不管具体的过程是什么,赵构肯定是要负主要责任的。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如此。虽然负主要责任,但真实的赵构,没有后人分析的那么老奸巨滑。
说起岳飞的死,后人会分析出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说的最多的,有这么几条。第一是岳飞的志向是恢复中原,迎回二圣。二圣迎回来,赵构怎么办?二是岳飞建议赵构早立皇储,作为统兵大将,岳飞犯了忌讳。三是岳飞的兵权太大,成为了宋朝兵力最多的势力,赵构怕威胁到自己的皇位。四是岳飞性格过于耿真,不懂圆滑。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喜欢辞职。五是岳飞北伐,表面看起来宋军有优势,实际上宋军已经危机四伏。当时宋朝惟一的出路是议和,而岳飞反对议和。说法五花八门,洋洋洒洒。
在这些分析当中,有一些人总要特别强调,赵构作为皇帝,怎么会如何如何。面对这一条,他一定会这样想,要怎么做。面对那一条,他肯定会那么想,又要怎么做。分析得活灵活现,好似真的一样。
作为皇帝怎么了?此时的赵构,多次沦落为丧家之犬,什么场面没见过?那么小心眼,赵构也就等不到议和的时睺了。实际上,宋军真正势力鼎盛的时候,赵构也不介意北伐。只不过伐前景不明朗,而投降和平就唾手可得的时候,他选择了投降而已。后人对赵构的分析,不是针对赵构这个人,而是把历史上的皇帝揉成一个人,来代替赵构。听起头头是道,只是与事实相距甚远。
赵构就是一个普通人,哪怕做了皇帝,他还是个普通人。只是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一个普通人是不应该做皇帝的。被迫做了皇帝,就不应该是普通人。
在这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因为各种巧合,赵构成为了宋徽宗惟一没有被金军抓走的后代,成为了无可选择的皇帝。对这个皇帝,宋朝军民表现了自己的忠诚,表现了自己的英勇,表现了自己的无畏。而赵构,却辜负了这个时代,辜负了他的臣民。
岳飞为什么死?首先是因为赵构是个不合格的皇帝,其次是秦桧。还有,与一些人说的相反,此时的军队,同样不是合格的军队。
第247章 我就不给
襄阳府衙,王宵猎和陈与义看着属下统计的荆门一战缴获的财物。单子很长,看得人眼花缭乱。
把最后一页放下,王宵猎道:“金虏劫掠数十州,真是无宝物不取!这里面五花八门,世上珍贵之物几乎无所不有,数额也是大得惊人。”
陈与义道:“是啊。吏人粗略算了一个数额,约有近五百万贯足。”
王宵猎摇了摇头:“我占据数州,想尽了办法,一年也不过几十万贯。金军横行半年,就聚敛了五百万贯之多!难怪天下强人,都要去抢劫呢!”
两人正在议论的时候,陈求道进来。道:“防御,荆门一战死伤不少。尸首运回来之后,郡中人起议,不如一起葬了。由官方出钱,请阵亡将士的家眷来走一趟,比运尸首回乡方便多了。”
王宵猎想了想。点头道:“如此也好。以后形成定制,阵亡将士就近安葬,或者骨殖送回乡,运尸首实在太不方便。这一仗离襄阳还近,若是远了,尸首如何运得回来?”
↑返回顶部↑
作为皇帝,不管具体的过程是什么,赵构肯定是要负主要责任的。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如此。虽然负主要责任,但真实的赵构,没有后人分析的那么老奸巨滑。
说起岳飞的死,后人会分析出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说的最多的,有这么几条。第一是岳飞的志向是恢复中原,迎回二圣。二圣迎回来,赵构怎么办?二是岳飞建议赵构早立皇储,作为统兵大将,岳飞犯了忌讳。三是岳飞的兵权太大,成为了宋朝兵力最多的势力,赵构怕威胁到自己的皇位。四是岳飞性格过于耿真,不懂圆滑。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喜欢辞职。五是岳飞北伐,表面看起来宋军有优势,实际上宋军已经危机四伏。当时宋朝惟一的出路是议和,而岳飞反对议和。说法五花八门,洋洋洒洒。
在这些分析当中,有一些人总要特别强调,赵构作为皇帝,怎么会如何如何。面对这一条,他一定会这样想,要怎么做。面对那一条,他肯定会那么想,又要怎么做。分析得活灵活现,好似真的一样。
作为皇帝怎么了?此时的赵构,多次沦落为丧家之犬,什么场面没见过?那么小心眼,赵构也就等不到议和的时睺了。实际上,宋军真正势力鼎盛的时候,赵构也不介意北伐。只不过伐前景不明朗,而投降和平就唾手可得的时候,他选择了投降而已。后人对赵构的分析,不是针对赵构这个人,而是把历史上的皇帝揉成一个人,来代替赵构。听起头头是道,只是与事实相距甚远。
赵构就是一个普通人,哪怕做了皇帝,他还是个普通人。只是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一个普通人是不应该做皇帝的。被迫做了皇帝,就不应该是普通人。
在这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因为各种巧合,赵构成为了宋徽宗惟一没有被金军抓走的后代,成为了无可选择的皇帝。对这个皇帝,宋朝军民表现了自己的忠诚,表现了自己的英勇,表现了自己的无畏。而赵构,却辜负了这个时代,辜负了他的臣民。
岳飞为什么死?首先是因为赵构是个不合格的皇帝,其次是秦桧。还有,与一些人说的相反,此时的军队,同样不是合格的军队。
第247章 我就不给
襄阳府衙,王宵猎和陈与义看着属下统计的荆门一战缴获的财物。单子很长,看得人眼花缭乱。
把最后一页放下,王宵猎道:“金虏劫掠数十州,真是无宝物不取!这里面五花八门,世上珍贵之物几乎无所不有,数额也是大得惊人。”
陈与义道:“是啊。吏人粗略算了一个数额,约有近五百万贯足。”
王宵猎摇了摇头:“我占据数州,想尽了办法,一年也不过几十万贯。金军横行半年,就聚敛了五百万贯之多!难怪天下强人,都要去抢劫呢!”
两人正在议论的时候,陈求道进来。道:“防御,荆门一战死伤不少。尸首运回来之后,郡中人起议,不如一起葬了。由官方出钱,请阵亡将士的家眷来走一趟,比运尸首回乡方便多了。”
王宵猎想了想。点头道:“如此也好。以后形成定制,阵亡将士就近安葬,或者骨殖送回乡,运尸首实在太不方便。这一仗离襄阳还近,若是远了,尸首如何运得回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