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姑奶奶是要造飞机的 第117节(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瘦瘦高高的单眼皮青年,叫姜远,今年才刚二十三岁,刚从哈市航空工业大学毕业。

  短头发、个子不高的女同志,名字是陶淑珍,比姜远大一岁,是南市航空测绘学院的毕业生。

  廖杉惊喜,拉着小姑娘的手,“飞机组终于又有女工程师了!”

  陶淑珍也很意外,座舱小组的负责人完全超出了她的想象。

  就像新工人在进入车间后会由有经验的工人带着工作,这就是常说的“师傅”。对于他们这些分配过来的新人工程师来说,每个小组的组长其实也相当于“老师”的角色,就像廖杉刚来飞机厂时,林为华就是他们的老师。

  陶淑珍没想到这个“老师”会是个年轻的女性,并且……她的目光落到廖杉隆起的肚子上,更加震惊了。

  在得知廖杉只比她大三岁,却比她多了三年的留学经历、四年的工作经验后,陶淑珍只觉自己受到了人生冲击。

  崔胜平见新人恍惚的神情,安慰道,“习惯就好,咱们研究所能人不少,杉姐她对象也很厉害,就是咱们轰炸机组的统筹,年纪轻轻就扛起了重担。”

  陶淑珍不禁张开了嘴,一点都没有被安慰到。

  待大家都自我介绍过后,廖杉给新人们讲起目前小组的工作进度。

  姜远和陶淑珍两人听得脑袋发晕,表情逐渐茫然。

  “廖老师,”陶淑珍忍不住举手,“为什么要加一个速度传感器?”

  姜远也跟着问,“要是想解决最后一个乘员弹射时高度的问题,为什么不将火箭发动机的动力加大?”

  廖杉在心里叹了口气,四年的大学学习只能说是在飞行器设计这个专业初入门而已,她把黑板转了个圈,露出空白的那面,拿起粉笔在上面写起来,“弹射座椅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人体的耐受极限,根据前人的试验,总结出三项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

  她从头教起,“第一,加速度峰值不能超过21g;第二,峰值作用时间不能超过0.1秒;第三,弹射过程中过载增加率不超过300g每秒,与此同时,飞行员在弹射时需要保证头部、颈部、脊椎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过往不乏有飞行员在成功弹射逃生后却落下瘫痪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