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之军工系统 第795节(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果鬼子没有新型战机八路军还可以凭借空中掩护撤退,毕竟鬼子的坦克都是薄皮装甲,八路军的火箭战机上去一通狂轰滥炸就能轻松的把包围圈撕开一个口子。

  但八路军的“拉5”却被鬼子的战机死死挡着陷入苦战。

  其它人不知道鬼子的新型战机是什么战机,王学新却可以根据时间猜出那应该是鬼子的“飞燕”战机。

  这款战机与“零战”相比性能提升并不大,“零战”最高时速533公里而“飞燕”最高时速588公里,这与八路军“拉5”战机650公里的最高时速相比依旧还有差距。

  但这差距已经缩小到可接受范围了:

  “零战”的时速比“拉5”差120公里,平均每分钟差2公里,这差距使鬼子飞行员几乎没有追上“拉5”的可能……就算两机在同一起点,“拉5”只需要十几秒就能飞出敌人射程,鬼子飞行员根本来不及瞄准。

  “飞燕”与“拉5”的时速差距只有62公里,平均每分钟只差1公里,这就给鬼子半分钟的作战时间。

  半分钟虽然不长,但对于技术娴熟的鬼子飞行员来说已经足够了。

  更重要的还是鬼子这个伏击点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多伦县距离张家口260公里,差不多在“拉5”极限作战半径的边缘。

  而“飞燕”战机的航程虽不如“零战”但它在携带副油箱的情况下作战半径能达到800公里,它们从200公里外的赤峰起飞在航程上是游刃有余。

  因此,“飞燕”从一开始就对八路军战机采用“粘”字诀。

  “飞燕”不急着寻求与“拉5”作战,而是在第一战车旅团的两个联队上空盘旋,一旦“拉5”降低高度和速度俯冲攻击坦克、装甲车,“飞燕”才从后方攻击“拉5”。

  这战术使“拉5”始终无法有效打击鬼子装甲部队,只能吃力的在空中与敌机周旋。

  李云龙扫了一眼空中的情况就知道独立团要靠自己了……虽然他看不懂天上飞的飞机是新机还是旧机,但敌我飞机绕来绕去的胜负不分,当然没有时间顾地面。

  李云龙当机立断下令:“一营掩护,其它人跟着坦克突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