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之军工系统 第582节(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王学新觉得这很有意思。

  同样是因为发动机的寿命只有50小时,但王学新以此为基础考虑的是快打快撤不需要为这种消耗品牺牲飞行员的性命。

  而费拉德洛夫以此为基础考虑,却是要充分使用飞机的寿命让它尽可能用在战斗中,也就是更强调飞机的“有效作战时间”。

  为什么会这样?

  往细里想想王学新就明白了,这或许是因为国情战场形势不同。

  毛熊人才相对较多,尤其“准飞行员”应该说是不缺的,比如有飞行学员,有飞行俱乐部,甚至对飞机结构了解比较充分的地勤人员简单训练下都可以成为“拉5”的飞行员。

  毛熊缺的是战机,能与汉斯在空中作战的战机……此时毛熊的空中飞满了汉斯的战机,如果毛熊的在战机数量上无法短时间提升的话,就有可能一小批一小批的飞到空中被汉斯航空队消灭。

  而“拉5”的产量毕竟有限,虽说它生产的速度很快。

  如果毛熊飞行员在战场上使用“快打快撤”的战术,就意味着“拉5”的有效作战时间很短,于是会有大量的“拉5”报废。

  其结果很可能会是……报废的“拉5”甚至超过产量,这会使毛熊航空队永远无法形成规模。

  因此,毛熊就强调飞行员英勇作战,尽一切努力把“拉5”有限的发动机寿命用在有效空战上。

  八路军的情况不一样。

  八路军虽然也缺战机,但八路军更缺的是飞行员。

  因此考虑的方向就是保护飞行员而不是发挥战机的作用。

  “这么说吧!”王学新对费拉德洛夫说:“上尉同志,我们机场这次调来的50名飞行员,已经是我们飞行学员总数的一半了。如果他们在战场上牺牲一批,我们甚至连飞行员学员都找不到,只能把那些在地面作战的步兵拉来开飞机了,你明白我说的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