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1 / 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个时候,张竹君在上海《民立报》上发表一封《张竹君致沈仲礼书》(仲礼为沈敦和之字),对沈敦和领导的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发起凌厉攻击,说:“公之罪尚可数乎?以万国红十字会搜刮资财,殆欲掩外人之资也;继之变也,又欲掩全国官民之资。”指责沈敦和私吞善款的贪赃行为。

  张竹君又说,沈敦和组织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时,广东方面“汇至公处者二万金,他国他省可以类推,而公未尝有一次报告”;“公倘尚恤人言,则请将八年来收支之数报告,否则当以吾粤所捐二万金还诸吾粤”,要求沈敦和公开万国红十字会的财务开支,自证清白,否则,她张竹君将代表粤人讨回当初捐给万国红十字会的“二万金”。

  到了总统府,沈敦和赶忙跟李经述解释说:“自上海红十字会成立以来,鄙人一直没有经手任何公款。鄙人办理慈善事业,虽募款三百余万,未尝经理银钱,红十字会财政历由会计总董施子英观察主持,逐年账目俱在,总董文案及管理银钱者兼为查账董事,账目至少一个月查一次,之所以最后结算的账目未造册公告,施观察正在赶造报销,以副中外捐户乐观厥成之意,造竣后自当刊册宣布。”

  李经述点点头,说:“此前,上海万国红十字会一直是被唐笑笑牵着鼻子走。红会及各地红十字机构就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如捐赠信息不透明、财务管理不规范、‘官僚化’倾向突出。应对信誉危机,最简单直接的办法是,把每一笔捐款来龙去脉清楚公布,供人查阅。你到现在还都没有公布捐款的来龙去脉,让善良的民众如何相信你们。上海万国红十字的名誉到了今天如此不堪的地步,你这个会长难辞其咎。”

  沈敦和说:“大总统批评得对。鄙人回去之后一定整改,抓紧公布善款的流向。”

  李经述叹了一口气,说:“算了,这也不是你一个人的错。当初我觉得中国的民间慈善机构不发达,才想官方树立一个慈善的榜样,让上海万国红十字会隶属于总统府,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你们的官僚化作风就那么明显。你这个会长,我看还是辞职吧,我心中已经有合适的人选,来挽回中国民众对上海万国红十字会的信任。”

  半个月后,上海万国红十字会会长沈敦和引咎辞职。李经述的夫人席慕兰亲自担任上海万国红十字会会长,同时,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更名“中华帝国红十字会”,脱离总统府领导,取消行政级别,变成一个纯粹的民间组织,原来行政公务员编制的人员,一律免职,改为民间组织聘用有爱心的人士参与。温柔贤惠的总统夫人亲自做慈善,号召力是巨大的,很快中国便掀起一股慈善的潮流。

  席慕兰到了红十字会后,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公布了所有红十字会的收入和开支情况,并建立了财务公开的制度。同时,席慕兰还推动国会制定了《中华帝国慈善法》,鼓励中国民间慈善机构的发展,同时要求所有慈善机构公布善款的收入和去向。慈善监管也纳入了中国廉政局的工作范围,中国的慈善事业这才渐渐走入了正轨。

  ☆、第261章 袁克文案(1)

  处理完了上海交际花案,中国廉政局的名头在全国更加响亮,作为局长,袁世凯感觉脸上也有光。加上李尚民表现也很突出,李经述对袁世凯的工作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满意的。但不久,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却因为一笔风流债,卷进一桩杀人案,让袁世凯头疼不已,他找来李尚民,让他尽快查清袁克文案的真相reads;。

  袁克文在当时的京城,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字豹岑,是袁世凯的次子,由其三姨太金氏生于朝鲜汉城。袁世凯任驻朝商务代表时娶了金氏,陪金氏出嫁的两个姑娘后来也一并被袁世凯纳为妾。相传袁克文出生之时,袁世凯梦见朝鲜国王用金锁链牵来巨豹相赠。袁世凯系豹于堂下,食以果饵,豹子猛地挣脱,窜入内室。袁世凯猛醒闻报金氏产子。金氏亦梦一巨兽自外奔入,向己猛扑。惊醒后腹剧痛,顷刻间降子。此子即袁克文。袁世凯遂为其取字“豹岑”。

  袁克文生下不久,被过继给袁世凯宠爱的大姨太沈氏。沈氏无子女,对袁克文溺爱有加,几乎到了百依百顺的地步,所以袁克文天性顽劣、放荡不羁,从不正经读书。但他自幼天资聪颖,六岁识字,七岁读经史,十岁就会写文章,十五岁已粗通诗词歌赋,长大后也是英俊潇洒,一表人才。袁世凯遍请社会名师来家为其授课,袁克文受益非浅,在填词、作诗、书法、绘画等各方面显示出很深的造诣。

  袁世凯对袁克文也十分偏爱,一度想培养他当接班人。袁克文却对政治毫无兴趣,每天都过着诗酒欢歌、风流快活的日子。大姨太的骄纵,袁世凯的偏爱,造就了袁克文的挥霍、任性、骄奢的花花公子性格,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他还花钱加入“青帮”,当上了“大字辈”的“老头子”。

  袁克文的妻子刘梅真是前清曾任英、俄、法、意、比等国公使和广东巡抚的刘瑞芬的孙女。刘姌是一位不多见的温柔贤淑的名门闺秀。她可以写一书漂亮的小楷,且工于诗词,熟悉音律,弹得一手好筝,填有一卷《倦绣词》。袁克文看到刘梅真的诗词书法后,不禁大为赞叹,竟颇有知音之感。于是取了一把少时从朝鲜带来的折扇,题诗作画后作为还礼。他画的,便是一枝梅花!这门亲事就这样定了下来。洞房花烛夜之后,夫妻新婚燕尔之际,二人常嘤嘤颉颃,诗文唱和,恩爱之情溢于言表。不论是小园初雪,还是相倚凭杆,刘梅真无不是赋诗为志:“荡桨忆芳津,擎尊涤俗尘。苍寒迷所处,高卧有幽人”;“小楼迥合碧栏杆,曙色苍蒙织万家。昔日都劳心缱绻,哪堪回首看京华。”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