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7章(1 / 2)
“我当然知道。”裴佑一阵咬牙,“如果不这样,又如何来挽救我们地土地和宗族,我裴氏数百年的兴盛,难道就毁在我的手上吗?”
李侨心中还是有一点犹豫,他低下头久久沉思不语,裴佑明白他是有点害怕,便从怀中取出一册联名副本,递给了他,“你看看吧!一共二十二人,并非你我独自战斗。”
李侨接过了薄薄的名册,他翻了几页,心中顿时异常震惊,竟已有数十名重臣签名,楚行水、裴佑、崔贤、张破天、房宗偃、李涵、长孙南方、韩延年、郭暧……其中还有几名宗室,如李怀、李偡兄弟等等。
李侨的手开始微微颤抖起来,他们都是在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而抗争,那自己呢?就这样缩头看着吗?衰老的躯体中热血开始沸腾,他终于意识自己也应该是其中一员,这一刻,李侨毅然下定了决心,他猛地抬头注视着裴佑道:“你说吧!我能做点什么?”
卷一 葛逻禄人南迁引发的危机 第五十七章 皇后的抉择
尽管‘新帝计划’在秘密进行中,但它不经意透露出的一些蛛丝马迹还是让有心人意识到了什么,各种谣言开始在长安街坊传播,经过夸大和渲染,最后形成了许多让人啼笑皆非的结果,比如皇上自愿去西域建立新的国度,将大唐留给太子,又比如世家们正在秘密串联,准备重新恢复世家朝政等等,这些荒诞不经的谣言只能在寻常的愚夫蠢妇中传播,而朝廷中人对此嗤之以鼻,可就是这种变了味的谣言却恰恰掩盖了真相,同时它也使得‘新帝计划’的参与者更加小心、更加谨慎,在随后的几天里,谣言便烟消云散了。
算起来皇上离开长安已经一个月了,新帝党们得到消息,皇上大队人马已经过了阳关,正继续向北庭进发,而参与‘新帝计划’的权贵也已达到了四十四人,再向后拖,消息可能真的就会泄露了,几名核心骨干商量了一夜,最忠心于张焕的相国韩滉昨天出发去华州视察麦收去了,这几天都不在长安,正是最好的时机,他们一致认为,条件已经成熟了。
中午时分,太子李琪处理了几件朝务后,便匆匆向后宫走去,父亲临走时曾经再三吩咐过他,要他每隔三天向母后问一次安,今天虽然不是问安的日子,但由于明天一早李琪要去视察麦收的情况,故提前来看望母后。
李琪在一名宦官的引导下来到了母后地寝宫,一名宫女进去禀报了。李琪则站在门口静静地等候母后的召见,不过他的心却很紧张,他还在想上午裴佑给他说的那一番话,虽然裴佑说得很含蓄,但李琪还是听懂了他的意思,竟然是希望他能提前登位,尽管没有说具体时间。但李琪还是一下子联想到了最近听到的谣言,难道谣言是真有其事吗?李琪今年只有十六岁。在突然遭遇到人生的重大抉择面前,他有些迷惘了。
这时,一名宫女走出来向他施一礼道:“殿下,皇后娘娘命你进去。”
李琪中断思绪,快步走进了母后地寝宫。
房间内,裴莹正专心致志地绣制一幅山河锦绣图,后宫的生活一般都是枯燥无聊。在战时众人会为将士们缝制鞋袜,生活倒也充实,可和平时期就平淡下来,要么读书写诗、要么刺绣织锦,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地爱好,裴莹的爱好是书法和刺绣,书法是秉承了外公和父亲的爱好,而刺绣则是嫁给张焕后慢慢培养出来的兴趣。
听到了身后的脚步声。裴莹将针线放下,笑盈盈地转过身来,只见英姿勃勃的儿子正大步向自己走来,她心中异常欣慰,儿子已经能独立处理国家大事了。
“孩儿参见母后!”李琪向母亲深深地行了一礼。
“皇儿怎么今天来了,不是说明天才来吗?”裴莹端了几盘点心放在儿子面前。疼爱地笑问道。
↑返回顶部↑
李侨心中还是有一点犹豫,他低下头久久沉思不语,裴佑明白他是有点害怕,便从怀中取出一册联名副本,递给了他,“你看看吧!一共二十二人,并非你我独自战斗。”
李侨接过了薄薄的名册,他翻了几页,心中顿时异常震惊,竟已有数十名重臣签名,楚行水、裴佑、崔贤、张破天、房宗偃、李涵、长孙南方、韩延年、郭暧……其中还有几名宗室,如李怀、李偡兄弟等等。
李侨的手开始微微颤抖起来,他们都是在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而抗争,那自己呢?就这样缩头看着吗?衰老的躯体中热血开始沸腾,他终于意识自己也应该是其中一员,这一刻,李侨毅然下定了决心,他猛地抬头注视着裴佑道:“你说吧!我能做点什么?”
卷一 葛逻禄人南迁引发的危机 第五十七章 皇后的抉择
尽管‘新帝计划’在秘密进行中,但它不经意透露出的一些蛛丝马迹还是让有心人意识到了什么,各种谣言开始在长安街坊传播,经过夸大和渲染,最后形成了许多让人啼笑皆非的结果,比如皇上自愿去西域建立新的国度,将大唐留给太子,又比如世家们正在秘密串联,准备重新恢复世家朝政等等,这些荒诞不经的谣言只能在寻常的愚夫蠢妇中传播,而朝廷中人对此嗤之以鼻,可就是这种变了味的谣言却恰恰掩盖了真相,同时它也使得‘新帝计划’的参与者更加小心、更加谨慎,在随后的几天里,谣言便烟消云散了。
算起来皇上离开长安已经一个月了,新帝党们得到消息,皇上大队人马已经过了阳关,正继续向北庭进发,而参与‘新帝计划’的权贵也已达到了四十四人,再向后拖,消息可能真的就会泄露了,几名核心骨干商量了一夜,最忠心于张焕的相国韩滉昨天出发去华州视察麦收去了,这几天都不在长安,正是最好的时机,他们一致认为,条件已经成熟了。
中午时分,太子李琪处理了几件朝务后,便匆匆向后宫走去,父亲临走时曾经再三吩咐过他,要他每隔三天向母后问一次安,今天虽然不是问安的日子,但由于明天一早李琪要去视察麦收的情况,故提前来看望母后。
李琪在一名宦官的引导下来到了母后地寝宫,一名宫女进去禀报了。李琪则站在门口静静地等候母后的召见,不过他的心却很紧张,他还在想上午裴佑给他说的那一番话,虽然裴佑说得很含蓄,但李琪还是听懂了他的意思,竟然是希望他能提前登位,尽管没有说具体时间。但李琪还是一下子联想到了最近听到的谣言,难道谣言是真有其事吗?李琪今年只有十六岁。在突然遭遇到人生的重大抉择面前,他有些迷惘了。
这时,一名宫女走出来向他施一礼道:“殿下,皇后娘娘命你进去。”
李琪中断思绪,快步走进了母后地寝宫。
房间内,裴莹正专心致志地绣制一幅山河锦绣图,后宫的生活一般都是枯燥无聊。在战时众人会为将士们缝制鞋袜,生活倒也充实,可和平时期就平淡下来,要么读书写诗、要么刺绣织锦,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地爱好,裴莹的爱好是书法和刺绣,书法是秉承了外公和父亲的爱好,而刺绣则是嫁给张焕后慢慢培养出来的兴趣。
听到了身后的脚步声。裴莹将针线放下,笑盈盈地转过身来,只见英姿勃勃的儿子正大步向自己走来,她心中异常欣慰,儿子已经能独立处理国家大事了。
“孩儿参见母后!”李琪向母亲深深地行了一礼。
“皇儿怎么今天来了,不是说明天才来吗?”裴莹端了几盘点心放在儿子面前。疼爱地笑问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