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4章(1 / 3)
“卑职明白了,立刻出兵。”
高子开领令而去,当天下午,徐世绩率领其余三万隋军拔营起寨,向南郑浩浩荡荡杀去。
……
罗艺当年决定投降唐朝,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想在唐朝重新拥兵自立,甚至可以参与争夺天下,为此他投靠了手中将领不足的太子李建成,成为李建成的左膀右臂,深得他的重用。
罗艺最大的希望就是能率军镇守巴蜀,便可以据守巴蜀而自立,如果巴蜀不行,那么河湟和河西都是可以自立之地,但李渊对外臣防范极严,不给他半点镇守巴蜀的机会。
而河湟和河西是李世民和李神通的势力范围,太子插不进去,最后罗艺被任命为潼关大帅,关中以东地区才是太子的势力范围。
不料一场中原大战,李世民趁机在潼关夺取了他的兵权,好在太子发力,使他又得以率一万军镇守汉中,被封为汉中总管。
不过太子李建成虽然重用他,但对他也有防范,把他的长子罗诚留在东宫做郎将,名义上是看重罗诚,可实际上就是人质。
书房里,罗艺心事重重地来回踱步,从前天开始,他便被齐王李元吉以极为霸道的方式夺去了军权,在齐王的强压之下,他的手下没有人敢反抗,使罗艺不得不屈服,他只要稍微抗命,李元吉便会毫不犹豫将他杀死。
此时罗艺的心中已乱成一团,隋军东至,齐王夺权,隋唐决战开战在即,他罗艺该何去何从?
他对唐朝并没有什么忠诚,从降唐开始,他便有了拥兵自立之心,只是他一直没有这个机会,可当他得以拥兵汉中之时,天下大势便已渐渐明朗,他再想拥兵自立已经没有前途,反而是一条死路。
随着南方局势越来越不利于唐朝,罗艺的用兵自立之心已完全消失,此时他他心中烦乱,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门开了,次子罗信走了进来,罗信今年只有二十四岁,在兄长罗诚入东宫为官后,他便一直跟随在父亲身边。
罗信和兄长罗诚不同,他是一名文官,曾拜温彦博为师,后又入卢氏家学读书,学识渊博,目前是父亲帐下的记室参军,掌管文书机要,但随着李元吉夺权,他也丢了官。
“父亲,可以说几句话吗?”
↑返回顶部↑
高子开领令而去,当天下午,徐世绩率领其余三万隋军拔营起寨,向南郑浩浩荡荡杀去。
……
罗艺当年决定投降唐朝,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想在唐朝重新拥兵自立,甚至可以参与争夺天下,为此他投靠了手中将领不足的太子李建成,成为李建成的左膀右臂,深得他的重用。
罗艺最大的希望就是能率军镇守巴蜀,便可以据守巴蜀而自立,如果巴蜀不行,那么河湟和河西都是可以自立之地,但李渊对外臣防范极严,不给他半点镇守巴蜀的机会。
而河湟和河西是李世民和李神通的势力范围,太子插不进去,最后罗艺被任命为潼关大帅,关中以东地区才是太子的势力范围。
不料一场中原大战,李世民趁机在潼关夺取了他的兵权,好在太子发力,使他又得以率一万军镇守汉中,被封为汉中总管。
不过太子李建成虽然重用他,但对他也有防范,把他的长子罗诚留在东宫做郎将,名义上是看重罗诚,可实际上就是人质。
书房里,罗艺心事重重地来回踱步,从前天开始,他便被齐王李元吉以极为霸道的方式夺去了军权,在齐王的强压之下,他的手下没有人敢反抗,使罗艺不得不屈服,他只要稍微抗命,李元吉便会毫不犹豫将他杀死。
此时罗艺的心中已乱成一团,隋军东至,齐王夺权,隋唐决战开战在即,他罗艺该何去何从?
他对唐朝并没有什么忠诚,从降唐开始,他便有了拥兵自立之心,只是他一直没有这个机会,可当他得以拥兵汉中之时,天下大势便已渐渐明朗,他再想拥兵自立已经没有前途,反而是一条死路。
随着南方局势越来越不利于唐朝,罗艺的用兵自立之心已完全消失,此时他他心中烦乱,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门开了,次子罗信走了进来,罗信今年只有二十四岁,在兄长罗诚入东宫为官后,他便一直跟随在父亲身边。
罗信和兄长罗诚不同,他是一名文官,曾拜温彦博为师,后又入卢氏家学读书,学识渊博,目前是父亲帐下的记室参军,掌管文书机要,但随着李元吉夺权,他也丢了官。
“父亲,可以说几句话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