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6章(1 / 3)
“你说得不错,先朝二世而亡,他是深深吸取教训了,重视民生诉求,重视相权分治,避免独裁,这些都是长治久安的保证,其实李唐也做得不错,实行多相制以分君权,也是吸取了隋亡的教训。”
“我并不看好唐朝。”
杨师道并不赞成崔君素的看法,“唐朝分封李氏诸王,不敢动关陇贵族的利益,虽然唐朝因此得到支持,但也培养出一个大权贵阶层,现在因为隋末战乱,人口稀少,还可以分给普通民众一点点利益,等百年之后,人口增加,这些宗室权贵的圈田占地必然会愈演愈烈,迟早会出大乱子,当然,前提是唐朝取得天下才行。”
说到这里,杨师道情绪显得有点低落,一方面他为楚王的知错改错而欣慰,另一方面,他为自己即将离职而失落,他是主动辞去相位,一但离职,他很难再回仕途,除非是太子即位。
可楚王比他还年轻,实际上就是退仕了,杨师道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长长叹了口气,“如果因为我的辞职,而使楚王殿下不再违反制度,我就算后半生落魄,也无怨无悔!”
他这句‘无怨无悔’中充满了无限的惆怅,崔君素注视他,忽然笑了起来,最后仰头哈哈大笑。
这种肆无忌惮的笑声令杨师道也有些恼怒了,他将酒杯重重一放,“你笑什么?”
“我在笑你啊!起初一往无前的勇烈,但达到目的后却又后悔,从你这里就可以看出什么叫人心难测。”
崔君素摇了摇头,起身从书橱里取出一本奏疏,递给了杨师道,“今天下午杜相国来找过我了,这是给你的。”
杨师道一下愣住了,他认出这本奏疏正是他的辞呈,他缓缓接过来,翻看两页,正是他的辞呈,但后面批注了几句话,正是杨元庆的笔迹。
‘为相者,当谨其言,慎其行,公勇烈有余而谨慎不足,居高位而妄言,公可知错否?’
“这……”
杨师道脸涨得通红,有些局促,杨元庆竟把奏疏还给自己了,这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崔君素叹息道:“我们应该想得到,楚王殿下的心胸不可能那么狭窄,如果连我们二人都容纳不了,他何以容纳天下?”
杨师道沉默片刻道:“可无论如何,我们要给他一个面子,楚王有错,我们也有错,既然他能改错,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改错,就为‘高位妄言’四个字,我也应该去向他道歉。”
↑返回顶部↑
“我并不看好唐朝。”
杨师道并不赞成崔君素的看法,“唐朝分封李氏诸王,不敢动关陇贵族的利益,虽然唐朝因此得到支持,但也培养出一个大权贵阶层,现在因为隋末战乱,人口稀少,还可以分给普通民众一点点利益,等百年之后,人口增加,这些宗室权贵的圈田占地必然会愈演愈烈,迟早会出大乱子,当然,前提是唐朝取得天下才行。”
说到这里,杨师道情绪显得有点低落,一方面他为楚王的知错改错而欣慰,另一方面,他为自己即将离职而失落,他是主动辞去相位,一但离职,他很难再回仕途,除非是太子即位。
可楚王比他还年轻,实际上就是退仕了,杨师道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长长叹了口气,“如果因为我的辞职,而使楚王殿下不再违反制度,我就算后半生落魄,也无怨无悔!”
他这句‘无怨无悔’中充满了无限的惆怅,崔君素注视他,忽然笑了起来,最后仰头哈哈大笑。
这种肆无忌惮的笑声令杨师道也有些恼怒了,他将酒杯重重一放,“你笑什么?”
“我在笑你啊!起初一往无前的勇烈,但达到目的后却又后悔,从你这里就可以看出什么叫人心难测。”
崔君素摇了摇头,起身从书橱里取出一本奏疏,递给了杨师道,“今天下午杜相国来找过我了,这是给你的。”
杨师道一下愣住了,他认出这本奏疏正是他的辞呈,他缓缓接过来,翻看两页,正是他的辞呈,但后面批注了几句话,正是杨元庆的笔迹。
‘为相者,当谨其言,慎其行,公勇烈有余而谨慎不足,居高位而妄言,公可知错否?’
“这……”
杨师道脸涨得通红,有些局促,杨元庆竟把奏疏还给自己了,这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崔君素叹息道:“我们应该想得到,楚王殿下的心胸不可能那么狭窄,如果连我们二人都容纳不了,他何以容纳天下?”
杨师道沉默片刻道:“可无论如何,我们要给他一个面子,楚王有错,我们也有错,既然他能改错,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改错,就为‘高位妄言’四个字,我也应该去向他道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