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4章(3 / 3)
两名报信兵走进大帐,单膝跪下禀报:“禀报长史,徐将军已率两万军占据了繁昌县,县城内有粮食,特派我们前来告之长史。”
李靖见条件已经成熟,便下令道:“传我的命令,大军拔营北上,开往许昌县驻扎。”
一个时辰后,六万隋军收拾了营帐,拔营起兵,向三十里外的许昌县开去。
……
就在隋军北撤后的次日,从长安赶来的使者抵达了颍川县,带来了李渊签发的圣旨,正式命令李孝恭南撤襄阳,放弃中原。
李孝恭负手站在城头之上,久久凝望着北方,他知道隋军为什么撤往许昌县,从繁昌县逃回守军告诉他了一支军队截断了他的退路。
这必然是从襄城郡开来的徐世绩的军队,此时李孝恭心中充满了苦涩。
半个多月前,极力主张撤军的人是他,因为他意识到了战略上的不利,可当时圣上不肯撤军。
而当半个月后的今天,当他意识到撤军会导致严重后果时,圣上的撤军旨意偏偏又来了,这让李孝恭不知该说什么好,唯有一声长叹。
他想到了一句古语,‘刻舟求剑’,今天不就是这样吗?现在时局已发生变化,隋军已经完成了战略包围,撤军将无险可守,唯有坚守城池,隋军才难以攻打,或许还能争取到一点时间。 ↑返回顶部↑
李靖见条件已经成熟,便下令道:“传我的命令,大军拔营北上,开往许昌县驻扎。”
一个时辰后,六万隋军收拾了营帐,拔营起兵,向三十里外的许昌县开去。
……
就在隋军北撤后的次日,从长安赶来的使者抵达了颍川县,带来了李渊签发的圣旨,正式命令李孝恭南撤襄阳,放弃中原。
李孝恭负手站在城头之上,久久凝望着北方,他知道隋军为什么撤往许昌县,从繁昌县逃回守军告诉他了一支军队截断了他的退路。
这必然是从襄城郡开来的徐世绩的军队,此时李孝恭心中充满了苦涩。
半个多月前,极力主张撤军的人是他,因为他意识到了战略上的不利,可当时圣上不肯撤军。
而当半个月后的今天,当他意识到撤军会导致严重后果时,圣上的撤军旨意偏偏又来了,这让李孝恭不知该说什么好,唯有一声长叹。
他想到了一句古语,‘刻舟求剑’,今天不就是这样吗?现在时局已发生变化,隋军已经完成了战略包围,撤军将无险可守,唯有坚守城池,隋军才难以攻打,或许还能争取到一点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