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2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喊得声嘶力竭,但没有人听他的劝告,榜单下挤满了无数人头在查看名单,不时传来惊喜的大喊。

  或许是第一次科举的缘故,发榜官员也有没有考虑周全之处,士子们不会看一遍就走,他们一遍找不到自己的名字,还会找第二遍、第三遍甚至第四遍,这样一来,后面人就看不到榜单了,急得大喊大叫。

  褚遂良来晚了一步,前面已经挤了密密麻麻上千人,半天不见一人离开,他心中大急,这要看榜看到什么时候去?

  就这时,他忽然听见有人喊他的名字,余杭褚遂良,他急忙举手大喊:“我在这里!”

  校场上一下子安静下来,前面数千双眼睛一齐向他望来,看得他心中发虚,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出了什么事?”他干笑一声问周围人道。

  一名士子盯着他,缓缓地、一字一句道:“余杭褚遂良,就是这次科举的头名状元!”

  卷十五 风起云涌河东道 第四十八章 唐朝密使

  太原城南,一队隋军护卫着十几名从唐朝来的使者渐渐抵达了太原城,为首之人约四十岁,身材高大,长得浓眉细目,一只大鼻子如茄子一般挂在脸上,此人便是李渊从弟李神通,官拜淮安王、右翊卫大将军。

  李神通是从蒲津关进入河东,他的五百名士兵没有能入境,而是改为隋军护送他一路北上前来太原。

  这次李神通肩负着和隋朝和解的重任,他心情有些紧张,自从北隋和唐朝爆发太原战役以来,唐朝一直便处于一种被动挨打的局面,使得关陇各界普遍对朝廷不满,尤其潼关事件导致弘农惨败,也引起了关陇贵族对李氏家族的不满。

  李神通很清楚他兄长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他也赞同建成的建议,先同北隋和解,然后再想办法在别的方面有所建树,逐渐恢复公众对朝廷的信心。

  走到城门处,只见城门旁等候着一名官员,他立刻催马迎了上来,躬身施礼道:“尊驾可是唐朝使者?”

  “在下李神通,正是唐使。”

  “下官是内史舍人韦纶,奉紫微阁之令在此等候唐使,殿下一路辛苦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