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6章(2 / 3)
“参见杨总管!”
苏威深深施一礼,早上和裴矩在一起时,他称杨元庆为‘元庆’,表现得很亲热,可这会儿单独会面,他却没有了上午的个人交情,或许也可以称为公私分明,上午是私,这会儿是公,总而言之,苏威很懂得为官技巧,就在于把握场合和时机。
“苏阁老请坐!”杨元庆一摆手,微微笑道。
杨元庆这声‘阁老’叫得苏威心中暖烘烘的,别人都叫他美阳公,他心中很不舒服,毕竟美阳公只是一个县公,这一叫便将他老底露出来了,在隋朝混了三十年,莫说国公,连个郡公都没有混上。
杨元庆的一声‘阁老’,使苏威顿有知己之感。
苏威坐了下来,见杨元庆桌案上各种文书堆积如山,便叹道:“总管整天被这些琐事纠缠,哪有精力考虑大事?”
虽然杨元庆知道苏威的本意是考虑他自己的功名,但也须承认,苏威说得很对,这些琐碎的杂事耗去了他太多的精力,他现在确实没有时间考虑军国大事。
“我已经决定任命张亮为记室参军,替我整理文书机要。”
记室参军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职务,虽然品阶不高,但必须要心腹才能担任,苏威心中‘咯噔!’一下,张亮,不就是那个黑不溜秋的小矮个吗?听说还曾经考试作弊被抓,他居然为记室参军,这很出人意料啊!
苏威沉吟一下,又小心翼翼问:“那总管有没有考虑过内史侍郎的人选?”
内史侍郎也是一个极为关键的职务,它不仅仅是内史令的副手,同时它有权决定哪些奏折必须上呈御批,哪些奏折只要内阁讨论便可通过,虞世基便是长期担任内史侍郎,他才能大权在握。
杨元庆点点头,“担任内史侍郎这个人必须光明正大,不徇私情,我考虑让刑曹参军张述出任,而魏征为门下省黄门侍郎,掌审查政令及封驳,两个职务只设一人,不设第二人。”
杨元庆考虑了很久,这两个职务位于内阁两端,一个是管进,一个是管出,任何军国政务必须先经内史侍郎审核,核定其重要程度,考虑是否要交给自己审批,而所有批准完成的政令都要由黄门侍郎最后审查,看是否合法合规,有没有逾权,可以说这两个职务并不管具体决策,只管规则,是替杨元庆掌握大权的把关。
苏威立刻明白了杨元庆的思路,无论张述还是魏征,还是张亮,这些人都属于丰州派系,那么杨元庆在考虑内阁时,必然会考虑山东士族的利益。
苏威忽然有些紧张起来,内阁成员会不会没有自己份?
↑返回顶部↑
苏威深深施一礼,早上和裴矩在一起时,他称杨元庆为‘元庆’,表现得很亲热,可这会儿单独会面,他却没有了上午的个人交情,或许也可以称为公私分明,上午是私,这会儿是公,总而言之,苏威很懂得为官技巧,就在于把握场合和时机。
“苏阁老请坐!”杨元庆一摆手,微微笑道。
杨元庆这声‘阁老’叫得苏威心中暖烘烘的,别人都叫他美阳公,他心中很不舒服,毕竟美阳公只是一个县公,这一叫便将他老底露出来了,在隋朝混了三十年,莫说国公,连个郡公都没有混上。
杨元庆的一声‘阁老’,使苏威顿有知己之感。
苏威坐了下来,见杨元庆桌案上各种文书堆积如山,便叹道:“总管整天被这些琐事纠缠,哪有精力考虑大事?”
虽然杨元庆知道苏威的本意是考虑他自己的功名,但也须承认,苏威说得很对,这些琐碎的杂事耗去了他太多的精力,他现在确实没有时间考虑军国大事。
“我已经决定任命张亮为记室参军,替我整理文书机要。”
记室参军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职务,虽然品阶不高,但必须要心腹才能担任,苏威心中‘咯噔!’一下,张亮,不就是那个黑不溜秋的小矮个吗?听说还曾经考试作弊被抓,他居然为记室参军,这很出人意料啊!
苏威沉吟一下,又小心翼翼问:“那总管有没有考虑过内史侍郎的人选?”
内史侍郎也是一个极为关键的职务,它不仅仅是内史令的副手,同时它有权决定哪些奏折必须上呈御批,哪些奏折只要内阁讨论便可通过,虞世基便是长期担任内史侍郎,他才能大权在握。
杨元庆点点头,“担任内史侍郎这个人必须光明正大,不徇私情,我考虑让刑曹参军张述出任,而魏征为门下省黄门侍郎,掌审查政令及封驳,两个职务只设一人,不设第二人。”
杨元庆考虑了很久,这两个职务位于内阁两端,一个是管进,一个是管出,任何军国政务必须先经内史侍郎审核,核定其重要程度,考虑是否要交给自己审批,而所有批准完成的政令都要由黄门侍郎最后审查,看是否合法合规,有没有逾权,可以说这两个职务并不管具体决策,只管规则,是替杨元庆掌握大权的把关。
苏威立刻明白了杨元庆的思路,无论张述还是魏征,还是张亮,这些人都属于丰州派系,那么杨元庆在考虑内阁时,必然会考虑山东士族的利益。
苏威忽然有些紧张起来,内阁成员会不会没有自己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