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7章(1 / 3)
裴通济指着远处一座高塔笑道:“总管看见那座塔阁了吗?那是文昌阁,也是就是著名的裴学所在,最盛时有三千学子,现在还有数百人。”
杨元庆凝视着文昌阁,他知道崔、裴这些名望大族之所以数百年不衰,关键就在于重教育,他们不仅仅培养本族子弟,也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这些优秀人才官居高位,或者是当地大族,他们也就成为名望大族的一种势力。
比如河东各郡县官员,至少有两成和闻喜裴氏有关,这也是山东各大士族势力能和关陇贵族抗衡的最重要原因,不仅仅是他们本族子弟,还包括他们大量的优秀门生,所以闻喜的裴学,清河及博陵的崔学,太原的王学,范阳的卢学,这些都是隋朝著名的学府,能进去读书的学子几乎都是各郡县的名望子弟。
这里已经离裴府不远,裴通济见左右无人,便低声对杨元庆道:“元庆,有件事我要告诉你,裴寂也来了,今天刚到,就在裴府内。”
杨元庆一怔,裴寂并不是闻喜裴氏啊!他来做什么?
“他也是裴家子弟?”杨元庆疑惑地问道。
“他是河东郡桑泉县裴氏,曾经是闻喜裴氏偏支,但两裴已经百年没有往来了,李渊封他为闻喜县公,所以他便来商量两裴合并之事。”
杨元庆冷笑一声,他知道李渊的用意,占领了关中,得到关陇贵族的全力支持,他又想打山东士族的主意,想得到山东士族支持,便于他谋取天下,裴家就是一个突破口,想利用裴寂来作为桥梁。
“那裴家态度如何?”
裴通济也冷冷道:“家主在丰州,清石房之祖在江都,李渊背叛隋朝,勾结突厥,裴家焉能事之,裴寂既来,不过是敬而远之罢了。”
杨元庆点点头,他估计裴家也不会答应,闻喜县公是裴矩的封爵,他裴寂也封一个闻喜县公,这算鸠占鹊巢吗?
“元庆,最好你能在闻喜县驻军,这样李渊也无法向我们施压。”
“我知道,等我拿下太原,我会把裴家宗祠暂时迁去太原,防止李渊把你们逼去长安。”
说到这,杨元庆忽然生出一个念头,既然裴寂在这里,那么李叔良的军队就不会太远,一定也在附近。
“裴寂带来多少人?”
↑返回顶部↑
杨元庆凝视着文昌阁,他知道崔、裴这些名望大族之所以数百年不衰,关键就在于重教育,他们不仅仅培养本族子弟,也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这些优秀人才官居高位,或者是当地大族,他们也就成为名望大族的一种势力。
比如河东各郡县官员,至少有两成和闻喜裴氏有关,这也是山东各大士族势力能和关陇贵族抗衡的最重要原因,不仅仅是他们本族子弟,还包括他们大量的优秀门生,所以闻喜的裴学,清河及博陵的崔学,太原的王学,范阳的卢学,这些都是隋朝著名的学府,能进去读书的学子几乎都是各郡县的名望子弟。
这里已经离裴府不远,裴通济见左右无人,便低声对杨元庆道:“元庆,有件事我要告诉你,裴寂也来了,今天刚到,就在裴府内。”
杨元庆一怔,裴寂并不是闻喜裴氏啊!他来做什么?
“他也是裴家子弟?”杨元庆疑惑地问道。
“他是河东郡桑泉县裴氏,曾经是闻喜裴氏偏支,但两裴已经百年没有往来了,李渊封他为闻喜县公,所以他便来商量两裴合并之事。”
杨元庆冷笑一声,他知道李渊的用意,占领了关中,得到关陇贵族的全力支持,他又想打山东士族的主意,想得到山东士族支持,便于他谋取天下,裴家就是一个突破口,想利用裴寂来作为桥梁。
“那裴家态度如何?”
裴通济也冷冷道:“家主在丰州,清石房之祖在江都,李渊背叛隋朝,勾结突厥,裴家焉能事之,裴寂既来,不过是敬而远之罢了。”
杨元庆点点头,他估计裴家也不会答应,闻喜县公是裴矩的封爵,他裴寂也封一个闻喜县公,这算鸠占鹊巢吗?
“元庆,最好你能在闻喜县驻军,这样李渊也无法向我们施压。”
“我知道,等我拿下太原,我会把裴家宗祠暂时迁去太原,防止李渊把你们逼去长安。”
说到这,杨元庆忽然生出一个念头,既然裴寂在这里,那么李叔良的军队就不会太远,一定也在附近。
“裴寂带来多少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