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章(2 / 3)
“我明白了!”
……
半个月后,御史大夫裴蕴的马车在皇城前被一群人拦住。
数十人磕头大喊:“求裴御史为小民做主啊!”
裴蕴眉头一皱,从车窗内探头喝道:“尔等是什么人?”
一名衣着光鲜的老者上前战战兢兢道:“裴御史,我们是从太原而来,我们要告太原留守李渊强占民田!”
卷十二 风云激荡第九年 第十五章 求贤若渴
在河套平原以东百余里外,便是一条较小的山脉,叫做乌铁山,属于阴山支脉,整条山脉长约三百余里,高百丈,和大青山相连,是榆林郡北方的天然屏障,站在山顶可以眺望远方的滔滔黄河水。
在山脉的西北方向约二十里,便是一座小镇,叫大同镇,它原是隋军的哨所,因人口渐渐聚集而形成了一座小镇,隶属于五原郡乌海县。
小镇其实不大,就只有一条长街,街道两边分布着七八十户人家,沿街分布着十几家店铺,客栈、酒肆、杂货铺、铁匠铺、药铺,更多是商人的收货铺,足有五家之多,小镇的西面还有一家低档次的妓院。
他们客人主要是北面的突厥牧民,以及沿途经过的商人,在北面一两百里外的草原上,便分布着几支突厥人部落,尽管突厥和大隋打打和和几十年,但这座小镇始终保持着宁静,附近的突厥牧民离不开这座小镇。
此时已是金秋九月,寒冷的北风还没有到,这也是草原丰收的季节,牛羊成群,马匹膘壮,牧民们挖掘了药材,鞣制好了皮革,纷纷赶来大同镇交易,同时购买过冬之物,主要是盐和茶叶,以及中原酒,或者给女人买一段绸缎,使得大同镇上格外热闹,一条街上挤满了突厥人和他们的马匹,这是大同镇一年内的黄金季节。
这天下午,大同镇和往常一样熙熙攘攘,在镇东头一家酒铺前排着长长的队伍,小镇有两家酒铺,这一家酒铺叫林记酒铺,在这里已经开业了近二十年,生意一直平平淡淡,在两家酒铺中生意最清淡。
两家酒铺几乎卖的都是大利蒲桃酒,大利蒲桃酒虽然在中原卖得很火爆,但草原上生意却一般,突厥人嫌它不够烈,大都数突厥人买去只是偶然换换口味。
林记酒铺苦于地段不好,无法突厥人吸引过来,但自从两个多月前,这家酒铺来了一名从中原逃难来的道士,道士酿酒技术颇高,他将蒲桃酒重新入锅蒸煮,使蒲桃酒变烈,非常符合突厥的口味,名声一下子打响,被称为道士酒,道士酒的名声甚至传到了丰州,大利县丞王占武不久前亲自来大同镇请这名道士去大利城酿酒,却被道士婉拒。
↑返回顶部↑
……
半个月后,御史大夫裴蕴的马车在皇城前被一群人拦住。
数十人磕头大喊:“求裴御史为小民做主啊!”
裴蕴眉头一皱,从车窗内探头喝道:“尔等是什么人?”
一名衣着光鲜的老者上前战战兢兢道:“裴御史,我们是从太原而来,我们要告太原留守李渊强占民田!”
卷十二 风云激荡第九年 第十五章 求贤若渴
在河套平原以东百余里外,便是一条较小的山脉,叫做乌铁山,属于阴山支脉,整条山脉长约三百余里,高百丈,和大青山相连,是榆林郡北方的天然屏障,站在山顶可以眺望远方的滔滔黄河水。
在山脉的西北方向约二十里,便是一座小镇,叫大同镇,它原是隋军的哨所,因人口渐渐聚集而形成了一座小镇,隶属于五原郡乌海县。
小镇其实不大,就只有一条长街,街道两边分布着七八十户人家,沿街分布着十几家店铺,客栈、酒肆、杂货铺、铁匠铺、药铺,更多是商人的收货铺,足有五家之多,小镇的西面还有一家低档次的妓院。
他们客人主要是北面的突厥牧民,以及沿途经过的商人,在北面一两百里外的草原上,便分布着几支突厥人部落,尽管突厥和大隋打打和和几十年,但这座小镇始终保持着宁静,附近的突厥牧民离不开这座小镇。
此时已是金秋九月,寒冷的北风还没有到,这也是草原丰收的季节,牛羊成群,马匹膘壮,牧民们挖掘了药材,鞣制好了皮革,纷纷赶来大同镇交易,同时购买过冬之物,主要是盐和茶叶,以及中原酒,或者给女人买一段绸缎,使得大同镇上格外热闹,一条街上挤满了突厥人和他们的马匹,这是大同镇一年内的黄金季节。
这天下午,大同镇和往常一样熙熙攘攘,在镇东头一家酒铺前排着长长的队伍,小镇有两家酒铺,这一家酒铺叫林记酒铺,在这里已经开业了近二十年,生意一直平平淡淡,在两家酒铺中生意最清淡。
两家酒铺几乎卖的都是大利蒲桃酒,大利蒲桃酒虽然在中原卖得很火爆,但草原上生意却一般,突厥人嫌它不够烈,大都数突厥人买去只是偶然换换口味。
林记酒铺苦于地段不好,无法突厥人吸引过来,但自从两个多月前,这家酒铺来了一名从中原逃难来的道士,道士酿酒技术颇高,他将蒲桃酒重新入锅蒸煮,使蒲桃酒变烈,非常符合突厥的口味,名声一下子打响,被称为道士酒,道士酒的名声甚至传到了丰州,大利县丞王占武不久前亲自来大同镇请这名道士去大利城酿酒,却被道士婉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