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半年前发生在京城的弹劾案杨元庆也有所耳闻,最后弹劾虽然被皇帝杨广压下,不了了之,但杨元庆还是从中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他一直处于一种两难的抉择,一方面他知道皇帝杨广不希望他回杨家,甚至当年他被革除族籍,也和杨广有关。

  但另一方面,他父亲杨玄感已经向他表示悔意,他却拒不妥协,保持沉默,使他备受非议,尤其令各大世家对他不满,认为他有违人伦,一面是皇帝的阻拦,另一面是士族的压力,令他左右为难,今天杨丽华给他提供了一个折中意见,让他表面上和父亲和好,至少面子上过得去,以绝外人非议,杨元庆便接受了这个方案,他将来要想得到士族支持,他就必须学会妥协。

  尽管他也知道,这个妥协可能会令杨广不满,但从长远考虑,他还是决定和父亲表面上和解。

  他便点头道:“我应该见见父亲,以尽地主之谊。”

  高熲欣慰道:“等会儿见了父亲,到我帐中来一下,我想和你聊一聊。”

  “等会儿吧!我一定来!”

  高熲笑眯眯拍了拍他的肩膀,转身便走了,杨元庆望着高颎已瘦成一把骨头的背影,不由心中有些奇怪,历史上高颎好像是在去年被杀,却不知为何活了下来?

  杨元庆确实不知,正是他改变高熲的命运,在历史上的大业三年,高熲和贺若弼议论杨广待突厥人太厚,结果引发杨广震怒,以诽谤朝廷罪趁机杀了高颖、贺若弼和宇文弼三人,但因为贺若弼早死,而宇文弼因独孤罗之案变得畏不敢言,议论之事便没有发生,竟使高熲躲过了大业三年的死神,仅仅被贬职。

  在礼部大帐后面有一座连在一起的小帐,供尚书处理朝务专用,此时,礼部尚书杨玄感正在小帐里吃晚饭,和几年前的意气风发相比,他变得沉默了,也苍老了不少。

  尽管杨氏家族力争爵位,但杨玄感最终没有正式得到楚国公之爵,仅仅得到了一个假楚公,也就是非正式楚国公。

  除了在爵位上没有能如愿以偿外,别的方面杨广对他还不错,他继承父亲司徒的散官,官任礼部尚书。

  但杨玄感心里明白,这其实是圣上一手软一手硬的策略,朝中他父亲的门生故吏太多,圣上想打压杨家,却又不敢做得太过分,表面上提拔他作为掩饰,但背地里却严厉打击杨家,他的二叔杨约就因为拜祭兄长之墓而被革职,几个庶弟的勋职也被革去,等二叔去年病入膏肓时,却又重新任命他为淅阳郡太守,不久二叔便病逝。

  皇帝表面上的恩宠和背地里的打压猜忌使杨玄感心中十分抑郁,再加上长子杨俊担任上党县令多年,却一直不得提拔,而次子杨嵘又不争气,变成一个纨绔子弟,日久天长的失落感使杨玄感心中开始对杨广生出了怨恨之心,但他又不敢有半点表露,只得压在心中,终日郁郁寡欢。

  眼看到了五原郡,杨玄感又想到了儿子杨元庆,想到父亲对元庆的一直关爱,想到自己的有眼无珠,竟把明珠丢弃,随着年纪渐老,他开始回忆对杨元庆小时候的种种冷漠,使他心中愈加悔恨,今天一整天他都闷闷不乐。

  这时,一名从事上前施礼,“禀报尚书,杨总管求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