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967节(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然了,老皇帝就是那个可以无视一切约定俗成的人,别说一上州知州了,就是布政使、指挥使,就是阁部寺卿,就是政事堂宰臣,以他如今的心理状态,还不是想拿捏就拿捏。

  不过,比起孙跃,樊知古要自信得多,也更有底气得多。毕竟,他也算是老皇帝一手简拔的臣子,此前也曾专门到泰康宫觐见过,对于老皇帝的状态也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于他个人而言,问题不大。

  樊知古本名若水,祖籍长安,长于池州,从大的政治派别,属于南臣,当然,他属于南臣中的“新派”。

  虽然长于南唐统治期间,但并没有正式为南唐效过力,入仕途径也是朝廷科举正考。樊知古算是赶上了好时候,写文章,做学问,是其短,但在格物致知、经世致用上,却乃其长。

  开宝七年,樊知古赴京赶考,顺利得中进士,在策论上得分尤高,据传,若非“基础知识”稍显“薄弱”,他很可能高中一甲。

  其后,观政三年,调至工部,任水部主事,因其擅长江河水文。后以监修洪泽水库有功,调至燕山南道任范阳知县。

  往后十余年间,可谓是平步青云,历任幽州判官、宣州知州、鄂州知州,一直到开宝二十五年,升任江淮转运使,而调任荆湖北道还是两年前的事情。

  作为一个出身平平的南方士子,樊知古能够一路平步青云,短短二十二年间,便成功做到一道主官,个人能力很重要,但并非决定性因素。

  这需要一定的运道,而在当今天下,对天下官僚来说,最大的幸运便是简在帝心,樊知古就是这么个幸运儿。不到五十岁的封疆大吏,在当前的大汉,可实在不多,类似出身,能够胜过樊知古的,只有张齐贤了……

  有樊知古做主,当銮驾被荆湖北道官僚恭恭敬敬地迎入江夏城时,老皇帝的整体感觉,是十分舒适的。眼下的老皇帝,还真不需地方官僚多做什么,更讨厌那些遮遮掩掩。

  当初进入安阳的情形,到了江夏,自然而然被拿来做对比,两者之间,天壤之别。

  官府能够组织士民列队欢迎,能够安排他们的位置,能够控制秩序,但左右不了他们的表情,还是数以万计的人。

  犹记得,安阳那边的士民,在迎驾之时,能够见到的是愁苦、压抑,有些人甚至面带菜色,一副营养不良的模样。

  而江夏这边,欢呼的声音是中气十足,震耳欲聋,观者如潮的场面也充满活力与生气,大部分人脸上洋溢着热情与喜悦,或者就是对天子的好奇与敬畏。可以窥见,鄂州士民,至少很有一部分百姓对于眼下生活,还是满意的。

  情绪是会感染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即便是被当成个“珍惜动物”,老皇帝这心头总还是高兴的。因此,等到州衙进行谈话时,老皇帝的态度就显得和善了许多,甚至夸了孙跃为首的鄂州官吏一番。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