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920节(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王继恩对这些情况,显然已是烂熟于心,几乎不假思索,便答来:“是谷阳伯之子李延昌因欠赌账,数额不小,为免谷阳伯发现责骂,因而暗地里向康家借钱,此事,似乎已然事发,谷阳伯将李延昌痛笞一顿,昨日还亲自去了一趟阳邑侯府,二人具体商谈过什么,尚未探明。”

  老脸上还是没什么波澜,稍微记了一下,刘皇帝又问起其他勋贵的情况,包括国舅李业,就是王彦升家的事也重新听取了一遍更为细致的调查结果。

  总得而言,勋贵们与康氏之间的关系,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康家不惜血本地讨好收买着,勋贵尤其是勋贵子弟们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康家孝敬,甚至给刘皇帝一种他们在收“保护费”的感觉。

  康家针对的,也大多是那些勋贵中的膏粱纨绔,不免有为康宁驱策的,但总体而言,勋贵们还是矜持的,毕竟地位的悬殊、贵族的尊严让大部分人并不把康家太当回事。

  第412章 结局早已注定

  如果说对于勋贵的情况,刘皇帝还有所克制,甚至能静下心,听取一些细节上的汇报,但当王玄真把他那边的调查结果报上来的时候,刘皇帝便不装了。

  倒也没有勃然大怒、歇斯底里,只是态度平淡,一种淡至冷酷的敷衍,没有细致地过问具体案情,只是轻描淡写地接受了王玄真提交的那份犯官名单。

  如此反应,对王玄真自是好事,不必面临刘皇帝的质询,减少了应对失措的风险。但于王继恩而言,心情就不那么如意了,官家对他的汇报是刨根问底,究查细节,对王玄真那小崽子却是问也不问,这区别对待也太明显了,莫非官家宁信新人,也不信自己这个老奴?

  在王继恩心头泛酸之时,刘皇帝的询问又来了:“这些日子,西京城士民对康宁案的舆论如何?”

  这话自然是问王继恩的,毕竟京畿舆情监察乃是皇城司的主要职责之一。不过,此时提起,还真有些问住王继恩了,他这段时间,精力可都放在对那些勋贵情况的深挖穷究上了,哪有余力关注那些普通人的言论,都是屁民,说话都跟放屁一般,不值得重视……

  心中嘀咕着,王继恩却是半点不慌,脑子一转,便从容禀道:“回官家,那康宁毕竟是名满天下的大商贾,康家在京内更可称得上是根深蒂固,康宁被捕,民间自然难免发生一些反响。

  这几日,民间确实是议论纷纷,其中多幸灾乐祸者。当然也不乏担忧牵连己身的人,尤其与康家有直接干系者。

  据查,康家在京城内外的雇佣,便达数千人,一些康家的雇工,聚众闹事,导致发生了一些骚乱,出现了几起伤残事件。

  具体成因,乃至康宁被捕,康家在城内多处产业都闭门歇业,导致那些雇工失去活计,因而闹出乱子。南市之中,由康氏经营的一条街,也全部陷入停顿,导致整个市面都有些萧条,商户抱怨,小民也非议不已……”

  王继恩这番话,算得上是半真半假,只是他努力回忆,根据下属汇报的一些情况,做些内容扩充罢了。这可不是欺瞒刘皇帝,而是“合理推演”,而王继恩也相信,他所汇报的,是刘皇帝愿意听的,即便有些疏漏,也是能够弥补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