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952节(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方先生如今算是学问愈发精进了。”朱标肯定了一句。

  朱元璋笑着说道:“他原本就是个有学问的,只是原先有些老派罢了。这几年,多了几分变动,也知道社稷不能一尘不变,学问上自然是能日益精进的。”

  朱标看了一眼在课堂上,已经开始尝试着带着学生们,针对朝廷往后若是收复西域,继续西进,如何治理当地问题的方孝孺。

  他低声说道:“方先生如今也在翰林院任职,又在大本堂授业多年,是不是也可以再提一提了?”

  朱元璋看了一眼自家老大。

  “你现在是皇帝,朝堂之上的这些事情,该是你做主决定的。”

  朱标却是笑着摇摇头:“儿子自国初便监国朝堂,朝政之上父皇也一直交托给儿子的。但即便儿子如今登基,却也是父皇的儿子。国事便是家事,家事也是国事。”

  朱元璋脸上笑吟吟的:“你小子啊……对方孝孺的安排,你那里怕是早就有打算了吧。”

  朱标依旧是笑着说道:“儿子是觉得,方先生这些年学问精进,但若说在朝廷担任实职,却还是有些不妥。

  不过方先生在治学上,却是大为改善,亦有包容兼并之举。倒不如让他接过国子监祭酒的差事?日后,也好以国子监为源头,试行我朝万千学子教育问题?”

  虽说朝廷现在开了考公制,再也不局限于四书五经。

  可在地方上,对于其他学科的教育问题,却也一直没有来得及搭建一个完善的体系。

  诸如工学、算术、兵事,这些科目,还是局限于自学或是家学传承的。

  讲武堂算是在兵事上有了一个教育改革的先河。

  但相较于大明百万大军,而讲武堂每年只有百余名新生从军中遴选,这个比例还是太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