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于是,一个具有创新性的文化家庭便在苏州大地上深深地扎下了根。

  家中出了一位神童真是太幸运了,吴家人的远见并不满足于评弹的娱乐方面,他们没有忘记读圣贤之书,将私学老师的教授通过神童搬进家里,成为晚饭后的家庭课堂,让大大小小男男女女都来学习,都来发表自己的见解。

  此种风气延续下来,刺激了吴家人的竞争意识,大家力求将圣人之言通过感悟化作具体的有血有肉的理解,将圣人的言论充实到具体的生*验之中,也从生活的具体实践中去提炼和升华圣人的真知灼见。

  ☆、第七节 藐视科考重评弹

  吴氏爷爷孩提时代对临桌的检举揭发也非常反感,怒目以对。

  下课之后,他的一个眼神,贴心的伙伴们便将临桌拉到私学讲堂的后面,能躲避先生目光能够监视到的地方,让临桌笔挺地贴着那棵杨槐树站着。

  临桌并不反抗,也不后悔,只是一个劲地解释道:“吾看写得太精彩了,才无意中暴露出来的,并无害人之心。”

  这种鬼话谁会相信,捉你来就是要兴师问罪的,轻描淡写的几句搪塞之词岂能蒙混过关,伙伴们骂的骂,数落的数落,也有人直斥为害人之心。

  后来,伙伴们根据临桌的一贯表现,认为他不是那种坑害他人之人,而给了一个台阶下,让临桌将杨槐树上的鸟窝取下来,作为赔礼道歉的惩罚。

  临桌岂敢触犯众怒,不得不遵照而行。此人爬树的能力不错,嗖嗖嗖便窜上了树,可指定的鸟窝却在小树枝上,如果轻易便可完成,那还叫自我救赎吗?

  临桌不顾危险,连试了几次,都未能成功,而且一次比一次惊险,谁知道树枝的承受力有多重,他人掉在树枝上荡着秋千,如果树枝折断,将不敢想象。

  出难题的伙伴们也有了悔意,摔下来可是会死人的,于是,大家一个劲地劝临桌下来,惩戒到此结束。无论多少人劝都没用,临桌也是一个极讲信誉之人,非得要达到目的不可。

  最后还是吴氏神童发话,并且让伙伴们用石头将鸟窝打了下来,才算平息了这场风波。

  这一求学时段的小插曲并没有被人们淡忘,尤其是主要的当事人。

  话说吴氏爷爷的孩提时代有了意外的惊喜之后,他就不再是家中最省心的孩子了,而且引发了家中的一次大地震。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