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3章(1 / 2)
韩健道:“现在还不明白你师傅为何要进宫,但她刚才袭击芷儿,想挟持南朝长公主,看来她的目标就是长公主本人,但也未必。眼为了防止你师傅再次离开,也只能用一点特殊的手段,朕已经安排了女官过去照看她,同时会让亦妃时刻过去查看,保证你师傅的伤情没有大碍,等你师傅恢复一些,你再过去探望。这几日里,你不经朕的允许,不得过去!”
“可那是我师傅。”柯瞿儿还想据理力争,但她又珍惜眼前的平稳生活。她也不想再回到当初跟着左谷上人四海为家,打打杀杀的日子,柯瞿儿终究有她小女人的心态,想安安静静过日子,而不是继续刀口舔血。
韩健道:“你师傅到底与朕有所冲突,她也曾派你刺杀过朕,难道忘了?”
柯瞿儿回不上话来,当初她的确得到左谷上人的命令去刺杀韩健,那时的她只是对韩健有好感,还没一头扎进去,现在想起来,又怕韩健记恨当初她刺杀的事,连语气也没刚才那么强硬。
韩健这顺利地抱着她,轻叹道:“我以前就说过,她是你师傅,也就是我的亲人,我会跟你一样当她是母亲一般看待。但如今她冥顽不灵,你也不用过于懊恼,只要她不与朝廷为敌,无论她需要什么,我都能给他足够的帮助,总比她一个人去筹措的好。”
柯瞿儿贝齿咬着唇,最后还是点点头,同意了韩健的说法。
☆、第九百一十一章 两朝皇帝的婚礼
苏廷夏引兵南下之后,最大的问题跟着出现。士兵的思归情绪日益严重,继而对上官不满,尤其是在新年临近的情况下。
苏廷夏手底下是一只杂牌军,他麾下的正统人马不到两万,而这次出兵南下中有三四万兵马他从南方收编的,战斗力本身就有问题,再加上自己中军所部将士思归之心日隆,苏廷夏感觉到肩膀的压力,兵马越往南走,士兵的反对情绪愈发高涨。
苏廷夏遭遇到他自领兵以来最大的一场信任危机。
北朝兵马破金陵城的消息,在年后初二初三的时候,就已经传到了苏廷夏军中,当将士知道南朝都城破,都觉得战争差不多结束了,很多将领甚至当面请求苏廷夏将兵马折向东部,去将司马藉最后残余的力量所歼灭,这样就算是帮韩健彻底平定了南朝的主要军事力量,将士有功劳拿,战争也可以结束,皆大欢喜。
可苏廷夏知道现在他最大的敌人是时间,若不能在韩健大规模举兵南下之前占据足够的地盘,无法将岭南地区占领,就算他有再多的兵马,也会被韩健所卸职,到那时,就算韩健不杀他,他再也无法继续在战场上领兵,因为没有战争之后,他就没有存在的必要,韩健没理由要留他。在金陵城一战上,若非他耽误了韩健的时机,也不至于令韩健攻破金陵城足足延迟了两个月时间。苏廷夏此时更像是带着他的兵马在逃难,可惜他的兵马并不会跟他一条心,韩健要惩罚只会惩罚他一个人。
就在这时,司马藉在年底正式开始从杭州城撤兵。司马藉的目标也放在了苏廷夏身上,这时候的司马藉,不想坐以待毙。所以干脆调兵南下来与苏廷夏决一死战,这是司马藉决定先胜弱,再胜强。因为司马藉无法确保自己在跟北朝主力决战之时。苏廷夏不会在他身后捅一刀,他相信。韩健也乐得看着他跟苏廷夏的兵马死缠到地。
司马藉与苏廷夏的一战,在正月中旬即将展开,双方以投入的兵力来算,会有近十万兵马,而战争的胜负,直接决定到南朝兴衰覆亡的问题,若司马藉胜,他还有与最后韩健一战的机会。南朝还留住了香火。但若苏廷夏胜的话,无论苏廷夏是否会割据南方成为藩王,至少南朝的国祚就已经彻底覆灭,韩健可以轻松收服南方大多数地区,但却不得不将一部分领土割与苏廷夏,因为北方的将士,不愿自相残杀,在司马藉战败之后这场战争就会结束。
所以韩健既不想让司马藉赢,也不想让司马藉输。这是一种很复杂的形势,韩健要争取到的最好结果。是司马藉能取胜,但司马藉胜利之后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无法跟北朝最后的决战。
↑返回顶部↑
“可那是我师傅。”柯瞿儿还想据理力争,但她又珍惜眼前的平稳生活。她也不想再回到当初跟着左谷上人四海为家,打打杀杀的日子,柯瞿儿终究有她小女人的心态,想安安静静过日子,而不是继续刀口舔血。
韩健道:“你师傅到底与朕有所冲突,她也曾派你刺杀过朕,难道忘了?”
柯瞿儿回不上话来,当初她的确得到左谷上人的命令去刺杀韩健,那时的她只是对韩健有好感,还没一头扎进去,现在想起来,又怕韩健记恨当初她刺杀的事,连语气也没刚才那么强硬。
韩健这顺利地抱着她,轻叹道:“我以前就说过,她是你师傅,也就是我的亲人,我会跟你一样当她是母亲一般看待。但如今她冥顽不灵,你也不用过于懊恼,只要她不与朝廷为敌,无论她需要什么,我都能给他足够的帮助,总比她一个人去筹措的好。”
柯瞿儿贝齿咬着唇,最后还是点点头,同意了韩健的说法。
☆、第九百一十一章 两朝皇帝的婚礼
苏廷夏引兵南下之后,最大的问题跟着出现。士兵的思归情绪日益严重,继而对上官不满,尤其是在新年临近的情况下。
苏廷夏手底下是一只杂牌军,他麾下的正统人马不到两万,而这次出兵南下中有三四万兵马他从南方收编的,战斗力本身就有问题,再加上自己中军所部将士思归之心日隆,苏廷夏感觉到肩膀的压力,兵马越往南走,士兵的反对情绪愈发高涨。
苏廷夏遭遇到他自领兵以来最大的一场信任危机。
北朝兵马破金陵城的消息,在年后初二初三的时候,就已经传到了苏廷夏军中,当将士知道南朝都城破,都觉得战争差不多结束了,很多将领甚至当面请求苏廷夏将兵马折向东部,去将司马藉最后残余的力量所歼灭,这样就算是帮韩健彻底平定了南朝的主要军事力量,将士有功劳拿,战争也可以结束,皆大欢喜。
可苏廷夏知道现在他最大的敌人是时间,若不能在韩健大规模举兵南下之前占据足够的地盘,无法将岭南地区占领,就算他有再多的兵马,也会被韩健所卸职,到那时,就算韩健不杀他,他再也无法继续在战场上领兵,因为没有战争之后,他就没有存在的必要,韩健没理由要留他。在金陵城一战上,若非他耽误了韩健的时机,也不至于令韩健攻破金陵城足足延迟了两个月时间。苏廷夏此时更像是带着他的兵马在逃难,可惜他的兵马并不会跟他一条心,韩健要惩罚只会惩罚他一个人。
就在这时,司马藉在年底正式开始从杭州城撤兵。司马藉的目标也放在了苏廷夏身上,这时候的司马藉,不想坐以待毙。所以干脆调兵南下来与苏廷夏决一死战,这是司马藉决定先胜弱,再胜强。因为司马藉无法确保自己在跟北朝主力决战之时。苏廷夏不会在他身后捅一刀,他相信。韩健也乐得看着他跟苏廷夏的兵马死缠到地。
司马藉与苏廷夏的一战,在正月中旬即将展开,双方以投入的兵力来算,会有近十万兵马,而战争的胜负,直接决定到南朝兴衰覆亡的问题,若司马藉胜,他还有与最后韩健一战的机会。南朝还留住了香火。但若苏廷夏胜的话,无论苏廷夏是否会割据南方成为藩王,至少南朝的国祚就已经彻底覆灭,韩健可以轻松收服南方大多数地区,但却不得不将一部分领土割与苏廷夏,因为北方的将士,不愿自相残杀,在司马藉战败之后这场战争就会结束。
所以韩健既不想让司马藉赢,也不想让司马藉输。这是一种很复杂的形势,韩健要争取到的最好结果。是司马藉能取胜,但司马藉胜利之后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无法跟北朝最后的决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