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8章(2 / 2)
司马藉是没有能力出兵攻打杭州城的,既然如此,韩健也不会坐以待毙。
韩健也派出了劝降的使节,带着韩健亲笔手书的劝降书,前去杭州城对杭州太守及城内守将进行“晓以大义”,韩健自问北朝在兵锋上更为强盛,应更为杭州城文官和武将所忌惮,而此时的司马藉虽然拥有南朝的皇室正统人物萧旃,但毕竟司马藉也属于是勤王伐逆挟天子令诸侯的人物,且兵马不是很多,杭州城就算真的要投降,也要掂量一下到底向谁效忠。
韩健在劝降书上也言明,君子不能背信弃义,同时也不能朝三暮四,意思就是不能今天投靠了朱同敬,明天投靠了司马藉,回头再投靠北朝,没有三姓家奴,同时也不可有一而再的违背。韩健这也是在变相威胁杭州城内的守军,让他们掂量清楚到底向谁效忠会更能得到荣华富贵。
苏州城的前车之鉴,抵抗就会遭到攻城,甚至城破只在一夕之间,若城破之后,百姓可归顺,就可如现在一样得到优待,而那些逃出城池之人,就算再回头归顺,北朝也同样不会接纳。也如同扬州城那些逃兵一样,北朝宁可让他们南渡长江而不管不问,也不会接纳他们重新会扬州城整编。
韩健也不是为真正得到杭州城的投诚。韩健完全是给司马藉和朱同敬去添堵捣乱。 ↑返回顶部↑
韩健也派出了劝降的使节,带着韩健亲笔手书的劝降书,前去杭州城对杭州太守及城内守将进行“晓以大义”,韩健自问北朝在兵锋上更为强盛,应更为杭州城文官和武将所忌惮,而此时的司马藉虽然拥有南朝的皇室正统人物萧旃,但毕竟司马藉也属于是勤王伐逆挟天子令诸侯的人物,且兵马不是很多,杭州城就算真的要投降,也要掂量一下到底向谁效忠。
韩健在劝降书上也言明,君子不能背信弃义,同时也不能朝三暮四,意思就是不能今天投靠了朱同敬,明天投靠了司马藉,回头再投靠北朝,没有三姓家奴,同时也不可有一而再的违背。韩健这也是在变相威胁杭州城内的守军,让他们掂量清楚到底向谁效忠会更能得到荣华富贵。
苏州城的前车之鉴,抵抗就会遭到攻城,甚至城破只在一夕之间,若城破之后,百姓可归顺,就可如现在一样得到优待,而那些逃出城池之人,就算再回头归顺,北朝也同样不会接纳。也如同扬州城那些逃兵一样,北朝宁可让他们南渡长江而不管不问,也不会接纳他们重新会扬州城整编。
韩健也不是为真正得到杭州城的投诚。韩健完全是给司马藉和朱同敬去添堵捣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