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3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因为朱同敬也知道,既然他们缺少水师,而北朝的战船和运兵船又是势不可挡,想以江防来防备北朝兵马是不可能的,还不如把精力放在城防之上。

  八月二十九,女皇萧旃在十多名亲随的护送下抵达徐定城,这是南朝军事体系上的又一件大事。

  司马藉提前两日得到萧旃派人传信,提前派城中人马往城北迎接,当日司马藉更是亲自带李方唯和孙临出征迎接,一同出城的还有从闽中闽南及岭南各郡县派来的使节,当这些人见到女皇萧旃后,等于是为司马藉的勤王令正名。

  萧旃当日进城后,当日即以司马藉为大将军,统筹南朝勤王伐逆所有事宜。同日,司马藉也让人发信函到南朝各地,宣告女皇抵达徐定,勤王之事除了要讨伐逆贼临江王朱同敬,同时要赶走北方入侵者,保卫南朝疆土。

  萧翎从金陵城逃脱,身边就没多少人,本来她身边还有一些女亲随护送,但在南逃途中因这些宫女和女侍卫不堪劳累,要么掉队,要么是出现意外,真正能护送她到徐定的也只有十几名宫廷侍卫。这些侍卫曾是惠王派驻到皇宫保卫女皇安全,但最后在混乱中也是尽到他们的责任,将萧旃成功护送到徐定城。

  八月三十,萧旃在徐定城亲自问朝政,司马藉为大将军兼右相,统揽南朝军务及政务,将这些天他所收集到南方各地的军事动向皆都呈现给萧旃知晓。萧旃一路奔波,到此时她才知道北方的具体情况,而此时朱同敬瓦解江赣之地勤王军的消息才刚传到徐定,萧旃也意识到她的皇叔惠王,在这场政治动乱中近乎无任何反抗之力,当初由司马藉辅佐他成就的大业,在顷刻之间被朱同敬所瓦解。

  九月初二,萧翎从浙南南逃的消息传到徐定城,司马藉意识到,曾经在金陵城内执掌军权和政权的两大核心人物,萧翎和萧旃将会在徐定这座小城所聚首。

  与在金陵城不同,如今的惠王萧翎如同丧家之犬,再也没有之前高高在上的权威,就算他来,也只能屈居女皇之下。

  ☆、第八百七十四章 一去烽烟望五洲 六

  进入九月,江淮一代的形势骤然严峻,扬州城为北方数万兵马所困,韩健亲率兵马围而不攻,与之前苏廷夏攻打江陵城的形势完全相同。

  若是换做任何一场战争,久拖下去对军心都是很大的影响,但韩健亲率的兵马,基本都是江都的子弟兵,他们对于东王府有种近乎盲目的忠心,这几年他们在外建功立业后,地位得到很大的提升,所有的江都子弟兵都是抱着必胜的信念而来,在战争开始半个多月后军中无一例逃兵情况的出现。

  朱同敬在金陵城周边狂扫惠王旧部之时,其本身还很狡诈,派出使者前来与韩健“谈和”,朱同敬说是要拥立南朝闵襄王萧素为皇帝,但其实这闵襄王根本不是南朝皇室正统,与萧旃八竿子打不着边,甚至连闵襄王的封号在六年前都被削夺,朱同敬实在是找不出别的萧氏皇族的人来当皇帝,才推出个萧素。

  朱同敬表现的好像在政治面前有多无奈,但无论是韩健,还是司马藉,又或者是一些有心人,都知道朱同敬其实将何太后和悯皇帝攥在手中,他随时都可以亮出王牌,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他这是在用障眼法,让韩健和那些与他为敌的人以为他势弱。

  韩健对于南朝所派来的使节,一律选择避而不见,使节近乎每天都会渡江北上,说是来谈何,但其实也是了解北朝兵马军中的情况。当这些使节发觉北朝军容相当整齐,甚至连攻城的大型机械都已经摆好,就是围城而不攻,他们自己也带着惊讶,韩健也未扣留这些人,他们可以回到金陵城去向朱同敬汇报。

  大战一触即发。韩健仍旧镇定自若,因为韩健还在等待。他在等苏廷夏的兵马从楚地进兵江赣,再从江赣沿江而下往金陵城方向而来。至于南朝的粮草大后方蜀地,则是由林詹亲率兵马攻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