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4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韩健道:“准了他们的辞呈。若再有人递交辞呈,一律准奏!”

  “这……”宁原不由一愣,韩健的回答超出了他的预料。现在发兵在即,有将领辞官,韩健不但不杀一儆百,甚至连一点表示都没有。这不等于是纵容?若只有几名将领辞官那也仅仅是面上一层的事,可若是这股风气蔓延下去,恐怕会到有兵而无将的地步,更可怕的还是上行下效,当将领的尚且如此,下面的逃兵问题还不是更甚?

  “陛下还请三思啊!”宁原又拿出他劝诫的口吻道。“若不惩戒,之后……陛下亲征北上,下面的将士心有不服,怕陛下无法统御三军。”

  韩健原本已经起身看着烨安阁后窗外的一片花坛,此时正是春暖花开时分,宫中有几株鲜有的名花已经含苞待放,闻言回过头道:“朕如何用兵,需要宁太师来教?”

  宁原哑口无言,之前韩健不允许他过问军事,但现在是将领要辞官,所以辞呈呈递到兵部,他才会有机会过问到军事上的事。但韩健明显不想在出征之前跟宁原这样的文官之首商讨如何处置那些未战先怯将领的事,宁原只好乖乖不言,岔开话题继续呈报关于这些日子朝廷的大小事项。

  “陛下之前曾有言于洛阳周边轻徭减赋,如今三军将士即将发兵,减赋之事是否暂缓施行?”宁原请示道。

  韩健看着在场官员,问道:“你们意下如何?”

  在场的大臣中出来发表意见,大致结果是同意宁原的说法,既然现在朝廷要用兵,粮草和物资都很紧张,连地方上都被强行征派了军粮,至于洛阳周边的轻徭减赋就没必要马上实施。

  韩健道:“洛阳为一朝之都,洛阳之稳定更甚以往。若对百姓作出承诺而不遵行,百姓必当会有所怨言,如此便先以原本降低赋税折半,至于兵丁则不用洛阳周边郡县所出。此番北上兵马,全由江都地方征调便可!”

  徭役先免,然后减赋的事落实一半,对于洛阳周边百姓也算是优待。可对于那些大的商贾和地主来说,这点减免就有点寒碜,他们更希望通过对新朝廷的施压,令朝廷免去洛阳周边的赋税,毕竟之前叛乱时乱军曾闹过地方,而之前豫州兵马袭击洛阳时,也对洛阳周边有所践踏,反正这两年洛阳周边大致是安定,可也是受战火最多之处,地方士绅有道理请朝廷减免赋税。

  宁原还想说什么,韩健道:“此事暂且不议。等与鲜卑人一战结束后,朝廷会实行休养生息之政策,地方也会有长久的安宁。”

  宁原口中领旨,心中也在为军粮的事发愁。现在他做了朝廷的当家人,眼下马上就是与鲜卑人的一场大战,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以往他总觉得顾唯潘老迈无能,但无论怎么说在顾唯潘当政时。朝廷两次大的用兵都没有最后因粮草问题闹出过大的乱子。他这次的压力更甚以往,他自己也不知能否承担下来,却在这时韩健还是对洛阳周边作出了减赋的政令,使得他之前想从洛阳周边纳粮的计划搁浅。

  韩健临出征前最后一次朝议在相对怪异的氛围中结束。宁原所奏的几件事基本都被韩健所否决,这令宁原有种颜面扫地的感觉。等宁原出宫,身后的几名官员跟上来,想跟宁原搭话,宁原黑着脸走在前面也不想理会。

  “宁尚书慢行。老臣还有事跟宁尚书商议。”一个苍老的声音叫住了宁原,正是六部中最年迈的大臣,有六十七岁的户部尚书徐谨。宁原转过头瞪着徐谨,要说这徐谨跟他是姻亲,但在杨余篡位之前总是仗着年老资历老,对他不屑一顾。

  “徐尚书的称呼怕是错了吧?”宁原没说话,倒是旁边的人提醒了一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