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2章(1 / 2)
九月底,鲜卑人已经从长安南线撤兵。不过他们却没有直接将占据中原的城池所归还。但林詹的一路兵马已经进入到北王府腹地,有些城池自然从鲜卑人手里回归到朝廷。
相比于被鲜卑人掠夺,北川境内仅存的几座还算完好的城池,都眼巴巴等着朝廷的援军到来。等林詹的兵马到来之后,还是受到了很大的欢迎。
因为鲜卑人的掠夺,北方满目疮痍,很多地方根本都是荒无人烟,整个地区的人口和牲畜都被鲜卑人掠夺走。仅存的也只是避难到山野中的百姓,却也是零星而存。
随着林詹所部对北川境内城池的接收完毕,随后林詹所部的大部分兵马往北王府首府北川城靠拢,有重新围攻北川城之意。
便在此时,北川城内再次派出议和的代表。这次议和一开始,小北王杨科为了表示诚意,便将之前所收留的杨余一家,还有一些跟随杨余叛逃到北方的人送到了林詹军营中。
林詹不敢怠慢,直接将人送往洛阳来。一时间洛阳朝廷上下也都有些震骇。
当初杨瑞的好弟弟,也当过魏朝的皇帝,杨余在洛阳的声望只能算是毁誉参半。杨余身为杨氏皇族的正统继承人,本身他的继位还是没太多问题的。很多人倒更宁原奉杨余为君主,而不是身为女流的杨瑞。
可问题就在,杨余当皇帝之后,发动了几次战争,令中原开始不得安宁。而在江都之战落败之后,也是杨余曾经派出去的兵马,回到洛阳之后为祸一方,令洛阳城不得安宁,百姓因此而流离失所。
杨余的皇帝当的很窝囊,更窝囊的是,东王府的兵马杀到洛阳,他竟然丝毫不反抗,拖家带口再连同那些忠于他的大臣北逃而去,反倒是去找曾经帮助他登基的杨科来庇护。可到了北方的杨余,什么都不是,非但没得到杨科的礼重,甚至还被软禁起来。因为杨科也知道,留着杨余在身边始终是个祸害,但杨科也知道这人不能杀,到一定的时候还有用。
现在要跟朝廷议和,杨科将杨余一家还有那些朝廷的叛臣一并送到林詹军营,也是为换取朝廷的撤兵。虽然北王府自己也知道这有些不太可能。
但杨科还是期冀于能够换取朝廷的“宽宥”,让他继续保持王爵,留守于北川。这是最好的状况。
就算杨科不能留守北王府,也希望自己的王爵可以不断,封地不断,那嗣位也不会断。那也等于是保住了北王府的香火。
朝廷这面,在得知杨余一家已经往洛阳这面而来,都在做着准备。
尽管很多人还不清楚应该准备什么。但他们也意识到,这是大事,稍有怠慢可能就会丢官甚至是丧命。谁都不知杨瑞会怎么处置他这个曾经的好弟弟。
倒是韩健这面,在将消息告知了杨瑞之后,见到杨瑞那复杂的神色,便知道杨瑞心中自己也很矛盾。
↑返回顶部↑
相比于被鲜卑人掠夺,北川境内仅存的几座还算完好的城池,都眼巴巴等着朝廷的援军到来。等林詹的兵马到来之后,还是受到了很大的欢迎。
因为鲜卑人的掠夺,北方满目疮痍,很多地方根本都是荒无人烟,整个地区的人口和牲畜都被鲜卑人掠夺走。仅存的也只是避难到山野中的百姓,却也是零星而存。
随着林詹所部对北川境内城池的接收完毕,随后林詹所部的大部分兵马往北王府首府北川城靠拢,有重新围攻北川城之意。
便在此时,北川城内再次派出议和的代表。这次议和一开始,小北王杨科为了表示诚意,便将之前所收留的杨余一家,还有一些跟随杨余叛逃到北方的人送到了林詹军营中。
林詹不敢怠慢,直接将人送往洛阳来。一时间洛阳朝廷上下也都有些震骇。
当初杨瑞的好弟弟,也当过魏朝的皇帝,杨余在洛阳的声望只能算是毁誉参半。杨余身为杨氏皇族的正统继承人,本身他的继位还是没太多问题的。很多人倒更宁原奉杨余为君主,而不是身为女流的杨瑞。
可问题就在,杨余当皇帝之后,发动了几次战争,令中原开始不得安宁。而在江都之战落败之后,也是杨余曾经派出去的兵马,回到洛阳之后为祸一方,令洛阳城不得安宁,百姓因此而流离失所。
杨余的皇帝当的很窝囊,更窝囊的是,东王府的兵马杀到洛阳,他竟然丝毫不反抗,拖家带口再连同那些忠于他的大臣北逃而去,反倒是去找曾经帮助他登基的杨科来庇护。可到了北方的杨余,什么都不是,非但没得到杨科的礼重,甚至还被软禁起来。因为杨科也知道,留着杨余在身边始终是个祸害,但杨科也知道这人不能杀,到一定的时候还有用。
现在要跟朝廷议和,杨科将杨余一家还有那些朝廷的叛臣一并送到林詹军营,也是为换取朝廷的撤兵。虽然北王府自己也知道这有些不太可能。
但杨科还是期冀于能够换取朝廷的“宽宥”,让他继续保持王爵,留守于北川。这是最好的状况。
就算杨科不能留守北王府,也希望自己的王爵可以不断,封地不断,那嗣位也不会断。那也等于是保住了北王府的香火。
朝廷这面,在得知杨余一家已经往洛阳这面而来,都在做着准备。
尽管很多人还不清楚应该准备什么。但他们也意识到,这是大事,稍有怠慢可能就会丢官甚至是丧命。谁都不知杨瑞会怎么处置他这个曾经的好弟弟。
倒是韩健这面,在将消息告知了杨瑞之后,见到杨瑞那复杂的神色,便知道杨瑞心中自己也很矛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