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对于江都百姓来说,这个新年过的很惨淡,物价仍旧居高不下,尽管东王府一方已经开始赈济贫民,但收效不大。很多百姓宁愿顶着寒冷离开江都。到地方乡下去过年,为求一日一餐果腹,城中也多有卖儿卖女情况的出现。

  到正月初一,朱同敬离开江都三日之后,东王府才向外公布了齐朝借粮的事。一时间舆论哗然。

  普通百姓那边自然是高兴,粮食降价,他们的生活才会恢复正常。对于一般的小富户来说,粮食价格不会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对此也不太关心。

  对此最为关心的自然是那些囤积了大量粮食的商贾。一旦南齐肯借粮,将意味着他们的粮食将会贬值。到后面可能会赔的血本无归。

  东王府公布消息很低调。并未大肆张扬,而只是放榜公告于普通百姓。以至于一些商贾知道也是从榜文中得知,而提前他们在东王府官员那边没得到任何风声。

  百姓奔走相告,自然觉得生活有望。而商贾那边也是互相聚头商议了这件事。他们一致的观点。是要进行观望。

  在正月初一这一天。粮价没有变化。没有涨价,也没有降价。

  一般的百姓,也没有在这一天出来买粮食的。但凡是有口饭吃的。都不会在大年初一出来进购生活必需品。他们在年前已经准备了一定的粮食来应付年底的难关。

  东王府一边,韩健一家人也在过着喜庆的新年。不过这一天,来东王府问安的人却多了很多,不论是江都本地的官员,还是地方上的官员,都匆忙赶到江都来,说是来拜年问安,实际上却是来打听南齐借粮之事。

  这些人,韩健一个都没见。跟往常年一样,招待这些来宾的事,由韩松氏来负责。

  因为韩健提前已经跟韩松氏说好了如何应付这些人,韩松氏应付起来也很简单。本身韩松氏就善于应酬和交际,来东王府的,一个个都是属下,韩松氏故意不说,这些人也丝毫没有办法。

  可终究还是有些老臣,仗着在东王府效力多年,当众将南齐借粮的事问了出来。

  韩松氏叹口气道:“如今我魏朝百姓民不聊生,只能割地来向南齐借粮,这也是无奈之举。这既是东王的决定,也是陛下的决定。诸位还是切莫多议了。”

  在场的官员面面相觑。现在韩松氏拿出东王和女皇双重来压他们,就好像说,你们敢提反对意见,就是跟朝廷为敌。

  这些官员都算是圆滑世故,也知道东王府早就察觉到地方上有粮食,而只是被少数一些人窃占。而他们这些官员,或多或少都有利益在里面。若是东王府跟南齐借粮回来,那损失的就会是以他们为代表的商贾集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