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正在伦敦学习的刘半侬陪同蔡元赔到大英博物馆了解英国探险家斯坦因所获敦煌文物。

  刘半侬在巴黎学习期间,利用业余时间抄录了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伯希和所获敦煌文献,编辑成一部叫做敦煌掇琐的书稿。

  1925年,刘半侬通过答辩后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

  有意思的是,他的主考官中就有盗取中国敦煌文物的法国人伯希和。

  正因为这些渊源,刘半侬在保护文物上面颇为用心。

  这次瑞典人斯文赫定想要前往西北考察,北平的学术界立即组织起来,联络北京大学、清华学校等在京的十余机构,进行抗议。

  他们成立了中国学术团体协会。刘半侬是协会的骨干成员。

  中国学术团体协会章程中写到:“本会以保存国境内所有之材料为主旨,以古物、古迹、美术品及其他科学上之重要及罕有材料为范围。”

  这有点和林子轩在上海成立的中华文物救助会暗中较劲的意思。

  北平一向是中国学术的中心,有众多的国学大师和研究国学的机构,没想到在这方面被上海占了先。这让他们有点小意见。

  事实上,保护文物的工作北平学术界一直在进行。

  1925年,美国哈佛大学派遣华尔纳率队进行第二次敦煌考察,目的是将敦煌莫高窟一个西魏石窟的壁画全部剥离转移。

  北大研究所国学门为了监视并暗中阻挠美国人的活动,委派摄影家陈万立参加考察队。

  学术考察和盗取文物本身不好界定。又牵涉到西方国家的学者,容易闹出纠纷。

  所以,他们只能暗中阻挠,不像林子轩那样大张旗鼓的宣传,甚至直接把外国学者说成是盗墓贼和文物强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