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中国的留学生里,学习新闻专业的并不多见。

  林晓玲看完之后,结合她在西方学到的新闻理论,还真的提出了几点建议。

  《中国报学史》史料丰富,却不够系统,研究的不够深入,没有形成理论性的东西。

  戈公震接受了这些建议。他并没有学习过新闻理论,都是依靠自己不断的摸索。

  和林晓玲交谈后。他决定前往西方各国一趟,抱着学习的态度考察各个国家的新闻行业。看看外国人是怎么经营报业的。

  如此一来,林晓玲又变得无所事事了。

  她除了加入了上海新闻记者联合会外,再次陷入相亲的死循环之中。

  作为哥哥,林子轩对此爱莫能助。

  林晓玲这次来找哥哥是因为她又想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创办一所教授新闻专业的学校。

  这不是综合性的大学,而是类似于短期培训班的教学机构,让中国的新闻记者和报刊编辑们接触到西方的新闻理论知识。

  事实上,中国的报刊编辑和记者们基本上都不是专业出身。

  在这个时代,报刊编辑和记者的入门门槛较低,只要认识字,先从报馆的校对工作做起,逐渐升职成编辑到主编,很少有人接受过新闻专业的教育。

  以周瘦绢为例,他中学毕业后就开始工作了,作为文学青年进行写作和创办刊物。

  就这样,一步步的成为了《申报》的编辑。

  别看上海的报业发达,有上百种报纸同时发行,但上海的新闻专业是从1921年开始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