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1 / 4)
沈丛文同样如此,和鲁讯不同的是他对农民怀着热爱和怜悯,而不是愤怒和批判。
鲁讯这个时候接到了厦门大学的聘书,准备带着许广评离开北平,前往厦门。
他婉拒了林子轩的邀请,认为自己才能不足。恐怕无法胜任。
这是他谦虚了,鲁讯的小说集《彷徨》即将出版,其中的小说在报纸上大多发表过,在中国文坛,他算是超一流的作家了。
或许是对林子轩的不放心,或许是对国际笔会这个西方组织的警惕。
鲁讯拒绝加入中国笔会中心。
在广州,创造社的创始人们同样面临选择。
1926年3月,郭沫偌和郁达浮一起前往广州,进入国立广东大学教书,后来郭沫偌投笔从戎。
进入黄埔军校做宣传工作,郁达浮仍旧在大学教书。
郁达浮没有问题,同意加入。郭沫偌则陷入挣扎之中。
他没想到林子轩会给他发出邀请,这件事在中国文学圈子里已经人尽皆知了,很多人争抢着想要加入,机会难得。
国际笔会是一个国际性的作家组织,加入其中就能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但他这个时期已经信奉了马克思主义,正在积极的申请加入组织,处于被组织考察的阶段,要不要加入笔会需要慎重考虑。
最后他请示了组织,组织经过思量。批准了郭沫偌加入中国笔会中心的请求。
组织认为这样有利于在中国笔会中心有自己的声音,这个笔会中心不能被资产阶级自由派作家垄断。要在国际上展现自己的能量。
↑返回顶部↑
鲁讯这个时候接到了厦门大学的聘书,准备带着许广评离开北平,前往厦门。
他婉拒了林子轩的邀请,认为自己才能不足。恐怕无法胜任。
这是他谦虚了,鲁讯的小说集《彷徨》即将出版,其中的小说在报纸上大多发表过,在中国文坛,他算是超一流的作家了。
或许是对林子轩的不放心,或许是对国际笔会这个西方组织的警惕。
鲁讯拒绝加入中国笔会中心。
在广州,创造社的创始人们同样面临选择。
1926年3月,郭沫偌和郁达浮一起前往广州,进入国立广东大学教书,后来郭沫偌投笔从戎。
进入黄埔军校做宣传工作,郁达浮仍旧在大学教书。
郁达浮没有问题,同意加入。郭沫偌则陷入挣扎之中。
他没想到林子轩会给他发出邀请,这件事在中国文学圈子里已经人尽皆知了,很多人争抢着想要加入,机会难得。
国际笔会是一个国际性的作家组织,加入其中就能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但他这个时期已经信奉了马克思主义,正在积极的申请加入组织,处于被组织考察的阶段,要不要加入笔会需要慎重考虑。
最后他请示了组织,组织经过思量。批准了郭沫偌加入中国笔会中心的请求。
组织认为这样有利于在中国笔会中心有自己的声音,这个笔会中心不能被资产阶级自由派作家垄断。要在国际上展现自己的能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