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历史就是历史,曾经穿越众里有人提议过是否可以在这几个关键点将几位总兵和将领杀了,以此延续大明的寿命,可是没有得到通过,原因在于没有一个合格统兵将领,即使这几十万人不投降最后也会投降,光靠杀几个人是不够的,而是这些军队的战斗力太弱了,又缺乏一位强有力的统军将领,自然是投降。

  其实李自成一路走来可以说挺顺风挺顺水的,基本上没有受到过太大挫折,这也是为什么他手底下人认为是天命所归,应该进京的主要原因。

  在加上各路大明的总兵游击等的投降,给了他们更大的信心,唯一感觉受到了阻力不容易的时候是,遇到了周遇吉,同时面前方还有几十万人的军队在等着他,第一次他感觉到如果朝廷的军队都这么顽强抵抗,自己是否能够入京。

  就在他犹豫不觉得时候,与他一样想法的另外两位大明总兵姜瓖,宣府总兵王通亦二人也在思考何去何从,说着的这可是关系到身家性命,而且最重要是荣华富贵,如果自己这个时候投降新朝建立,自己就是有功之臣。

  眼下李自成势大,几乎一路走来投降者甚多,就能说明一切,不头像肯定是不行的,继续抵抗肯定也不行。两人一合计干脆就降了,反正迟早这天下都是他老李的,老朱家气数已尽,自己这个时候头像也不算什么背信弃义有负圣恩。

  既然打定了主义投降,二人自然是要在心里不断给自己洗脑说服自己,不然心里肯定会说不过去。

  二月初姜王二人派出使者送去降表,并且开城门欢迎李自成,正式的投降大顺,这个消息一出不但震惊了京城,同时各地的总兵游击也开始更加关注起局势来,一旦这两地的总兵投降也就意味着进京的路线如无人之地,在也没有大规模的军队能够抵抗。

  第488章 入京

  姜王二人的投降,让北方的局势瞬间发生了变化,原本还在思索是否出兵回援京城的吴三桂,立马改变了主意,以后金进犯为由,回复了崇祯。

  崇祯等一干大臣,在看过回信之后,不但没有治罪于吴三桂,还夸其深明大义,这个时候走不得,一走就会让后金趁虚而入。

  其实东林党的那帮子伪君子们,已经猜到吴三桂不会回京,眼下各路总兵皆投降缴械,他吴三桂难道会一根筋的答错走到底,这种事情是绝不会发生的,甚至可以说吴三桂就是在等一个机会,等待一个机会的到来。

  只要能李自成能顺利入京,这个机会就会到来,东林党人又何尝不是在等待一个机会,他们也在等待李自成入京,好继续保持自己的高官后路,不过他们并不知道李自成最后会把他们杀了。

  顺风顺水的李自成大军终于要入京了,作为另一股强大势力存在的张献忠却是突然攻破成都,进驻巴蜀,自封为大西王,建立历史是上的大希望王朝,这到是可历史的上时间有些出入,不过相差并不大。

  穿越众眼看因为自己的到来导致时间上的事件的变化,也更为关注起大明来,因为李自成已经宣布进京。

  这个消息一出,崇祯并没有感觉到害怕,而是轻捏的笑闯贼异想与天开。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