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们之所以有如此的想法和李自成身边缺少人才和读书人有很大的关系,东林党自认为自己是读书人,只要新朝建立,必定是要重用读书人,可是他们没有想过,李自成这家伙是一个农民起义家。

  他攻打下一座城市和土地便宣布免除三年赋税,这个政策虽然好,但同时也给他自己带来了很大经济危机,先不说他的庞大的几十万军队依靠什么去养活。还有占领地内的官员俸禄的支出等。

  有时候不得不说,李自成的想法其实有过太理想话,虽然依靠这种方法可以拉拢人心。但是对于他自己来说却是致命的伤害。

  为了筹集军饷,李自成颇有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情怀万万没想到。只要被他抓住的官员都会逼着交出金银作为军饷,甚至有时候说使用的手段之残忍。

  但即使是这样,东林党对于他还是抱有很大的幻想,毕竟自己是读书人,这家伙要治理天下,就必须要用读书人,你在怎么打仗都没用,没有读书帮你管理。出谋划策你就是一个莽夫。

  带着强大的自豪和自信心的东林党们频繁的与李自成接触,双方甚至商量一旦闯王入京如何迎接的地步。

  这些人吃里扒外已经到了让人忍无可忍的地步,即使崇祯i听到一些消息,也不敢轻易的动这些人。

  天下人什么人最得罪不得,这些读书的嘴可是能把黑的说成白的主,你要是给他们来意什么罪名,立马就能给编制出一个什么理由。

  读书的除了嘴巴厉害之外,就是写文章最拿手,而且这一时期的东林党很是团结,你敢治罪他们能把你骂死。

  历史上的大明亡。和东林党是有着很大关系的,当然这里面也少不了崇祯自己作死,原本以宦官集团为一派的和东林党形成相互制衡。他一登基直接来了个将宦官集团一网打尽,这不是正好和了东林党的心意吗。

  没有了制衡,对于帝王来说就非常可怕了,古代的明君基本上都是懂得如何玩制衡之术的,只有两派人不断的争斗,最终皇权才会最为稳固,因为他们双方都需要皇帝的支持,这个时候皇帝的支持就非常重要了。

  所以崇祯是自己作死有很大原因,除了这个之外。就是碰到小冰河时期,遇到粮食减产。几种原因加在一起,大明也就自然亡了。

  历史上李自成能快速进京的原因还有一个。大同宣府,居庸,阳和等镇几十万大军的投降给了李自成不费吹灰之力就带着大军浩浩大荡的杀入了京城。

  如果李思思上,这几十万人可以有效的抵抗一阵,或者是遇到一个名将,李自成想要入京可能还真的没那么容易,只要他不入京,吴三桂也就不会反叛投靠后金,大明也就能继续得以延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