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总督阁下,我现在的担忧是澳洲人会继续增派更多的战舰到香港,到时将会形成一支非常有战斗力的舰队。”

  “澳洲人真的会这么做吗,如果是的话,我们应该从本土调集更多的战舰到达巴达维亚来,”这样我们才有优势。范迪门的马上想到了以多胜少的战术,即使澳洲人的战舰火炮在犀利也会因为数量的劣势被打败。

  可是他们不知道的,他们的担忧几乎为零,国防部根本不会在派出新的战舰驻防香港,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军费开支,国防部承担不起,澳洲政府也承担不起,所以他们担忧几乎为零。

  并且停靠在码头的顺风号和出击号战列舰已经完成了补给,即将开往大明香港执行他的驻防任务。

  随着嘟嘟几声汽笛响起,两艘白色战舰,在码头大使馆工作人员的目送下,缓缓的使出了码头,朝着东方开去,到达它们的最终目的,但是随着它们的离去,对于它们的讨论却是没有随着两艘战舰一般在巴达维亚的街头巷尾消失,而是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讨论的话题。

  第200章 利益联盟

  进入到1641年底部,澳洲出口的各类货物全年总量已经超过了五百批次船,光是澳洲牛仔布的单向销售额就超过了30万元,一举成为即镜子等玻璃制品的第二大出口创汇产业。

  如今杨雯雯服装厂不但有本土的成衣制造厂,还在香港投资兴建了纺织厂和布匹染织厂,根据保守估计明年3三月将会实现量产。

  除了杨雯雯服装厂的异军突起外,本土的其他制造业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在曼城不远的工业园区,如今开有二十几家是私人和国有厂房。

  虽然在盈利上不能与两大出口创汇的大厂相比,但在本土的销售却是异常火爆,不出意外地话他们也会考虑将产品推向国外走向世界。

  国家初建,无论是各项基础建设还是军费支出都需要钱,对于国外投资的建厂的公司与企业,政府有着明确规定,如果生产技术和公司法人注册地都是在澳洲的话就必须向澳洲政府缴纳同等数额的税收。

  因为目前大明的还没有实行公司法的制度,所以这些在海外合作的公司都只能在本土注册。

  为此对于想要躲避税负的人员和公司来说就不得不提出了抗议,原本这事和杨雯雯并没有太大的关心,在香港建厂只是为了给外贸部提供一个与大明商人合作的机会。

  对于她来说在哪建厂其实都一样,对于合理避税一事就从来没有想过,可是不久前明澳贸易公司的老总陈文泽找到了她,说起了两家公司的境遇,并且举出例子,大家虽然在注册地是在澳洲本土,但根据香港租借地的法律,只要是在本地设有办事处的就需要缴纳税负。

  这样算起来,等于公司同时缴纳了双份税收,这点钱对于如今财大气粗的杨雯雯服装公司可能不算什么,就当是捐献给当地政府的基础建设金了吧,可是陈文泽不这么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