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和亲也在这个时候被重新提上日程。匈奴伊稚斜单于派使者来到长安,好言好语请求与大汉和亲。刘彻下诏廷议,大臣们大多认为匈奴已是穷途末路,不配求娶公主,而是该向大汉俯首称臣。只有博士狄山赞成和亲,并说兴兵动武会让人民困贫。

  御史大夫张汤不屑地道:“臣认为这是愚儒的无知看法。”狄山道:“臣虽是愚儒,却总算是愚忠,不似你御史大夫张君,是诈忠。张君智巧足以拒谏,奸诈足以饰非,专用机巧谄媚之语,强辩挑剔之词。喜欢无事生非,搬弄法令条文,内怀奸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举出张汤借淮南王、江都王谋反案大诛异己、牵连无辜的例子。

  刘彻见张汤抵挡不住,忙问道:“朕若派卿去治理边郡,卿能否像当初飞将军驻守右北平郡那样,做到让匈奴秋毫无犯吗?”狄山道:“不能。”刘彻道:“那么治理一县呢?”狄山道:“也不能。”

  刘彻又问道:“那一鄣[5]呢?”狄山见天子目光严厉,言辞步步紧逼,这才开始害怕,不得不回答道:“能。”

  于是刘彻派狄山去边塞,负责守卫最前线的鄣,又派丞相长史任敞出使匈奴,拒绝和亲,令伊稚斜单于称臣。伊稚斜大怒,扣留任敞,发兵攻打边郡,正好打下狄山驻守的鄣,狄山也被匈奴人砍下首级。

  张汤以刀笔吏出身攀上三公高位,当上御史大夫,本就惹来许多非议,又连兴大狱,死在他手中的人无数,不断有耿直人士上书,请求罢免张汤。自狄山一事后,朝中无人再敢与张汤作对。他遂得以大展拳脚,主持造新币,行算缗,权势甚至在丞相李蔡之上。

  匈奴的和亲虽被拒绝,但另外的一门和亲却被提上日程。当年张骞归汉之际,曾向刘彻献计:西域有强国名乌孙,实力远在大月氏之上,是西域国家中唯一能与匈奴相抗的国家。如果联络乌孙王,将原来匈奴浑邪王的地盘封给他,缔约和亲,等于砍断匈奴的右臂。而乌孙一旦领头,西域的那些国家也会争相与汉结交。

  刘彻当初听到计策就已经心动,只是当时通往西域的河西走廊尚在匈奴人控制中,联络乌孙极不方便,而今河西已尽归入大汉版图,通往西域的大门完全打开,遂决意再派张骞出使西域,并发布诏书,公开招募出使乌孙的勇士。当年张骞也是以郎官身份主动应募,方才成就一代功业。朝野中欲效仿他的人不在少数,报名者极其踊跃。

  霍光和李陵都很心动,想加入这次出使的队伍。但李陵新丧祖父,有重孝在身,霍光则是刚刚向兄长霍去病提到此事,便被断然拒绝了。

  霍去病道:“大丈夫即使不能驰骋疆场,也该在朝中辅佐君王,出使胡地不是你该做的事。”

  霍光闻言很是郁闷,他其实并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武不能挽弓,文不能拟诏,也就是这两年,才开始跟着李陵学习箭术,跟阿嫂读一些书。他心情不好,不愿意留在家里,便独自骑马来到茂陵。本欲去找李陵,到大门前正好遇到一身斩衰的李敢,被这位新任郎中令狠狠一瞪之下,竟连进门的勇气也没有了。

  只好又来到董府。刘细君站在门前,正与霍光上次见过的那名中年男子交谈。霍光一直远远望着,等那男子离开,才策马过去。

  刘细君看见他,便叫道:“霍光哥哥。”这是霍光最喜欢听的声音。他翻身下马,过去问道:“那人又来了么?他……应该是逃犯吧。”刘细君道:“嗯。”

  霍光见她神色,猜她不愿意举报这人,劝道:“虽说茂陵不比城里那般森严,可你还是要小心些。”刘细君道:“他……他是要找我借钱逃亡。”霍光道:“原来是这样。要是你不方便的话,我可以替你借给他的。”

  刘细君歪头想了半天,揣度自己的确没有能力相助父王旧属,便应道:“好吧。”霍光忙问道:“他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刘细君:“他叫如侯,就住在茂陵大户袁广汉的家里,不过这件事你千万不能告诉旁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