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然,他也不会公然表示不说就;问题亦就在事变既起, 河北省主席于学忠每月的接济,已经断绝,要靠”最高顾 问”3000元的月薪过日子,态度上硬不起来。

  就在这僵持的情势中,汪精卫从空而降;一下飞机,便 被接到铁狮子胡同一座有名的大第——作为明清两朝国都的 北平,宏敞豪华的”大宅门”不知凡几;偏偏短时下榻,就 会在这一所能引起汪精卫无穷沧桑之感的巨宅,真是冥冥中 不可思议的安排。

  这所住宅,曾见诸吴梅村的诗篇:”田家铁狮歌”;田家 指崇祯田贵妃的父亲田宏遇;铁狮正就是铁狮子胡同命名的 由来。田家旧居不知几度易手,入民国后为顾维钧所得。中 山先生应段祺瑞之邀北上,北洋政府即以顾宅为行馆;汪精 卫当时是中山先生的随员,在这里住过好几个月,中山先生 病殁于此;汪精卫代草的遗嘱亦产生于此,但是,遗嘱中谆 谆教诲,指示后起者所当全力追求的”自由平等”以及”废 除不平等条约”的精神,在这里不但荡然无存;而且正受到 最大的侮辱,因为这里是日本人的”北京城防司令部”;司令 是山下奉文少将。

  一方面由于汪精卫本人的要求,希望此行尽可能保持秘 密;另一方面是陆军省特别下令,务必保护汪精卫的安全,因 此在天津的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寺内寿一大将,指令山下奉文 为汪精卫的临时保护人。山下奉文是日本陆军的”皇道派”; 此派反对扩大事变,主张与重庆直接谈和,对于”统制派”打 算利用汪精卫作为进一步侵略的工具,岂不以为然;因此,山 下奉文以安全为理由,禁止汪精卫外出,用意在限制他的活 动。

  铁狮子胡同与什景花园都在东城,但以山下的禁令,咫 尺竟如蓬山。汪精卫无奈,辗转托赵叔雍去看吴佩孚,希望 吴佩孚到山下的司令部来见一面。

  这赵叔雍是江苏常州人,他的父样叫赵凤昌,与张謇是 好朋友,赵凤昌又是张之洞幕府中的红人,后来为徐世昌所 延揽,到过东三省,足迹与交游俱广,与吴佩孚亦很熟;赵 叔雍以年家子的身分去看吴佩孚,是可以无话不谈的。

  赵凤昌在清末是有名的策士;但赵叔雍笔下虽还不坏,办 事却很颟顸,更不善词令,以致于把话说僵了,惹得吴佩孚大 为不满。

  “什么话!”这是他失意以后才有的口头禅,”中国古礼, 行客拜坐客;我吴某人虽卑不足道,也断断没有移樽就教之 理。何况是日本人的司令部;我去了叫山下以何礼待我?什 么话!”

  于是汪精卫再次向山下奉文要求,允许他去什景花园;山 下一口拒绝,汪精卫无奈,怏怏南归,到了上海,仍不死心, 亲笔写了一封信,派赵叔雍专程北上面投;信中除了仰慕恭 维以外,主要的意思是两句话:”非恢复和平,无以消除共祸, 外应世界大势;非组织统一有力自由独立之政府,无以奠定 和平。”至于希望吴佩孚参加”政府”的意思,却不便冒昧出 口;交代赵叔雍,相机试探。

  鉴于上次任务之未达成,赵叔雍这一回格外小心;呈上 书信以后,盛道汪精卫对于吴佩孚的忠义及用兵,倾倒备至, 衷心希望有所教益。

  “日本的情形,我很清楚。”吴佩孚说:”从甲午年大败, 一直到九一八事变,都是隐忍因循,长了日本军人的骄气,积 渐而有七七事变。平心而论,也不能怪蒋奉化,国运如此,可 发一叹。”

  “是,是。”赵叔雍想了一下,将话题引到合作问题上去: “不过,人定亦可胜天;和平要靠自己去求,否则不会平空而 至。汪先生的本意是但求有益于国,任何艰险,皆所不计;不 过个人力量有限,要找一位同样具有绝大抱负的伟人,同心 协力挽回狂澜。环顾海内,认为只有大帅是第一人。”

  这一阵恭维很合吴佩孚的胃口,论调便有些不同了,”有 史以来,从无久战不和之理。”他问:”汪先生现在是怎么打 算呢?”

  “如信上所说的,组织统一有力自由独立的政府。”

  “统一、有力、自由独立,”吴佩孚一词一顿,念完了摇 摇头说:”谈何容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