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比如侯思止和王弘义。

  王弘义本是地痞流氓,无恶不作。他向邻居索要瓜吃而不得,便向官府报告瓜田有白兔。官府派兵搜寻,邻居的瓜都被踩烂。他又诬告进行正常民间活动的乡民谋反,结果二百多人被杀,自己则因举报有功加入了酷吏行列。

  侯思止原本是卖饼的,因诬告他人而被召见。这家伙见机会难得,竟恬不知耻地要求做监察官员。这事连太后也觉得离谱,便忍住笑说:你连字都不认识,怎么做法官?

  那小人说:獬豸也不识字。

  獬豸(读如谢至)是传说中的神羊,能辨曲直。无论刑事诉讼或民事诉讼,它都会用角去顶理亏的。因此古代法官的帽子就做成獬豸形,叫獬豸冠。武则天不知道这些话是事先有人教侯思止的,竟然也让他当了侍御史。

  其实,太后并不在乎这些人都是什么出身,是否知书达理和懂得法律。这些都无关紧要。要紧的是会看脸色,听从使唤,并足够卑鄙和残忍,以便让所有的人都知道对她的反抗已徒劳无益。按照这个要求,酷吏们都已达标。比如某地方官被诬谋反,被告不服,王弘义的办法便是不由分说先一刀砍下他的脑袋,然后再替他写供词。[24]

  如此办案,何求不得?

  没有统计数据表明,当时的告密之风和恐怖统治到了什么程度,比如太后每年收到举报信多少封,接见举报者多少人次,其中诬陷和属实又各占什么比例。帝国不会提供这种资料,但从下面的表格中不难看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建立告密制度至武则天称帝前重要案件一览表

  年份 年号 案件 案发原因

  687 垂拱三年 宰相刘祎之被赐死 下属告密

  草民杨初成谋反案 事败

  宗室李孝逸谋反案 被人诬陷

  都督冯元常案 酷吏诬陷

  688 垂拱四年 郝象贤谋反案 诬告加酷吏陷害 宗室起兵案 事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