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2 / 2)
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
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
因为负责押解的兵士催逼甚急,她的下半阕未及书写一字。亡国的主后,连写首整词的权利都没有。残缺的作品,传递的该是怎样的凄凉与遗恨?
孟昶虽是亡国之君,亦能得百姓深爱至此矣。也难免曹彬要有如此担心了。
后人评价孟昶时,多认为,如果他国破时拼取一死,哪怕自戕,其声誉也会比现在高得多——然而文人毕竟难全如文天祥、方孝孺那般刚烈,这点在日后的李煜、赵佶身上也有体现。虽然后世汪国真有豪言壮语,“永远打不断的是脊梁”,但可以理解为诗人手软,打不断别人的脊梁,可自己的脊梁却很容易被打断——我们又怎能对孟昶要求太高?更何况利州被攻破之后孟昶迅速派兵增援,也是彰显血性与气魄。
他虽是个奢侈的皇帝,他无恶行,更无民愤,甚至还有多方建树。作为一个文化人,孟昶没有前世后世白痴皇帝低俗的爱好,玩文化也是屡屡玩出创意,玩出绩效。
首先是花。孟昶喜欢牡丹花与红栀子花(芙蓉),下令开辟“宣花苑”、“牡丹苑”,到处收集牡丹花种,遍植内宫花圃,而且还让官民大量种植。每逢牡丹花开,他还召集群臣,设筵共赏,吟诗作赋,不亦乐乎。而芙蓉花在成都更是铺天盖地,锦绣满目。成都因此得名“芙蓉城”,至今不改。
然后是诗词。是孟昶领导组织和促成了《花间集》的出版。《花间集》是我国古代文人词曲之祖,在中国文学史和音乐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连王国维在著名的《人间词话》中也不吝赞赏:“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公元941年,孟昶又诏令史馆编辑《古今韵会》五百卷,可惜失传。
再就是雕刻。后蜀广政十六年(953),孟昶命人在石壁上刻《论语》《尔雅》《周易》《尚书》等儒典十经,历时8年才完成,史称“孟蜀石经”,成为后世传经的模板范本。后来,孟昶考虑到石经难于传播,遂改石为木,后世用木本刻书,正是以孟昶为始祖。 ↑返回顶部↑
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
因为负责押解的兵士催逼甚急,她的下半阕未及书写一字。亡国的主后,连写首整词的权利都没有。残缺的作品,传递的该是怎样的凄凉与遗恨?
孟昶虽是亡国之君,亦能得百姓深爱至此矣。也难免曹彬要有如此担心了。
后人评价孟昶时,多认为,如果他国破时拼取一死,哪怕自戕,其声誉也会比现在高得多——然而文人毕竟难全如文天祥、方孝孺那般刚烈,这点在日后的李煜、赵佶身上也有体现。虽然后世汪国真有豪言壮语,“永远打不断的是脊梁”,但可以理解为诗人手软,打不断别人的脊梁,可自己的脊梁却很容易被打断——我们又怎能对孟昶要求太高?更何况利州被攻破之后孟昶迅速派兵增援,也是彰显血性与气魄。
他虽是个奢侈的皇帝,他无恶行,更无民愤,甚至还有多方建树。作为一个文化人,孟昶没有前世后世白痴皇帝低俗的爱好,玩文化也是屡屡玩出创意,玩出绩效。
首先是花。孟昶喜欢牡丹花与红栀子花(芙蓉),下令开辟“宣花苑”、“牡丹苑”,到处收集牡丹花种,遍植内宫花圃,而且还让官民大量种植。每逢牡丹花开,他还召集群臣,设筵共赏,吟诗作赋,不亦乐乎。而芙蓉花在成都更是铺天盖地,锦绣满目。成都因此得名“芙蓉城”,至今不改。
然后是诗词。是孟昶领导组织和促成了《花间集》的出版。《花间集》是我国古代文人词曲之祖,在中国文学史和音乐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连王国维在著名的《人间词话》中也不吝赞赏:“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公元941年,孟昶又诏令史馆编辑《古今韵会》五百卷,可惜失传。
再就是雕刻。后蜀广政十六年(953),孟昶命人在石壁上刻《论语》《尔雅》《周易》《尚书》等儒典十经,历时8年才完成,史称“孟蜀石经”,成为后世传经的模板范本。后来,孟昶考虑到石经难于传播,遂改石为木,后世用木本刻书,正是以孟昶为始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