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康延泽说:“蜀军数战数败,士气低落,早被咱们吓破了胆,不堪一击。只要分兵一部经来苏小路进军,绕至剑门之南,突然出现其背后,急攻而下,剑门便会不攻自破。来苏小道,宛如羊肠,您以主将身份亲自钻进这么一条小道,恐怕不妥,我看派个偏将过去就足够摆平。”

  王全斌觉得有理,于是再派史延德出马,果然大功告成。守剑门的蜀军正据险自傲,见宋军沿来苏小路而来,造浮桥渡江,赶忙弃寨而逃。主帅诸葛昭远闻知宋军来攻,仅留小部兵力坚守剑门,自率大军退守汉源坡(今剑阁东北30里)。伟大的牛皮家王昭远,当初出师之日扬言击败宋军只是易如反掌,可如今在宋军追进汉源的时候竟然突然躺在行军牙床上起不来(“据胡床不能起”),《宋史通俗演义》的作者蔡东藩行文至此相当搞笑,他问王昭远:“铁如意拿不动吗?”

  都监赵崇韬在随后的汉源保卫战中表现倒是英勇,积极布阵,亲自迎战,甚至亲手斩杀很多宋军,可是仍然改变不了兵败被俘的命运,宋军清理战场,却发现王昭远又不见了。原来刚刚还躺着起不来的王昭远,惊闻城破,不知道哪里生出来的力气,竟然脱下甲胄,逃到东川(今四川三台)。不久之后宋军在东川一个农民房里抓到了王昭远,被抓之时他双眼红肿,显然刚刚哭得很伤心,嘴里吟着罗隐的一句诗:运去英雄不自由。

  想必是王昭远神经太过紧张,未能记忆全诗,徒步帮他翻了一下书,附录全篇至此,罗隐《筹笔驿》: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

  惟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不知躲在民房里的王昭远,有没有想到不久之前还推荐孟昶听听阿妹所唱“听,海哭的声音”,顺便想想秋风萧瑟的五丈原上的诸葛亮,灯尽油枯之时,可曾发出“时来运去”的叹息?

  剑门既破,成都也就无险可守,区区260公里的路程,对士气正旺的王全斌来说已经如在眼前。于是三万大军迅速南下,沿着如今京昆高速,直扑后蜀都城。

  与王全斌率领的三万北路军一路上披荆斩棘,跋山涉水,艰难程度堪比王子翻雪山、过大河、斩巨龙才能见到梦想中的公主相比,从归州溯长江而上西进四川的刘光义军显得从容而淡定。

  因为他们只在夔州(今重庆奉节)打了一场歼灭战,随后万(今重庆万县)、施(今湖北恩施)、开(今重庆市开县)、忠(今重庆忠县)、遂(今四川遂宁)州的蜀国刺史全部开城投降,场面如同当年柴荣率兵北上,兵不血刃拿下三州两关。

  就像王全斌在攻打兴州之前先拔掉城外乾渠渡、万仞寨一众山寨一样,进入夔州之前,刘光义军很快拔掉松木、三会、巫山等寨,斩蜀军陆军5000余人、水军6000余人,俘1200余人,夺取战船200余艘,大军直达夔州城外30里。

  此时的夔州守将,正是孟昶寄予厚望的昭武节度使高彦俦。

  当初在孟昶的母亲发出对韩保正“皆世禄之子,素不知兵,一旦边疆警急,此辈有何智略以御敌”的评价之后,又评价高彦俦说,他“是尔父故人,秉心忠实,多所经练,此可委任” 。可惜千载之后,再精准的评价,也只是《宋史•西蜀世家》中寥寥数语而已。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