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2 / 2)
等到儿子造反成功,多数人都是大惊失色,杜太后哈哈大笑:“吾儿素有大志,今果然矣!”然而当太祖即位,尊其为皇太后,赵匡胤率群臣拜太后于堂上时,大家都很高兴,反倒只有太后不高兴,跟人解释原因:“吾闻‘为君难’,天子置身兆庶之上,若治得其道,则此位可尊;苟或失驭,求为匹夫不可得,是吾所以忧也。”此等与常人喜乐迥异的行事,又有几个妇人能为?
史载,有如此见识的杜太后,去世之前,曾召太祖、赵普、赵光义三人到身边,吩咐了若干遗命,将内容写入誓书,藏于金匮,命人严密保管,史称“金匮之盟”。
书上说,病重的杜太后问赵匡胤:“儿子,跟娘说说,你是怎么得来天下的。”
太祖“呜咽不能对”,光顾哭了。
然后太后催:“别哭了,快说,不然我就死了,再也听不到了。”
赵匡胤只好回答:“我能当上皇帝,都是你和咱死去的爹积下来的德啊。”
太后纠正:“不要来些假话套话,你要知道,你之所以能得天下,是因为周世宗柴荣早逝,儿子年幼。为了保住来之不易的大宋江山,将来千万不能让小孩子继承皇位。如果你去世时儿子还小,就要把皇位传给弟弟光义。”
太祖点头称是。
杜太后于是随即命赵普拿来纸笔,在病床前写好誓书,封存。
后人对此多持怀疑态度,认为这是事后赵光义拿出来糊弄人民大众所扯的谎,用以证明自己执政的合法性,还以赵匡胤去世之时,儿子赵德昭已经25岁为据来证明此事之离谱。
本人的看法是,这故事毫无疑问是瞎掰,具体理由日后还会讲到。但徒步却不以为这是为了糊弄百姓。这么简单的谎能骗得过宋朝人吗?
而从事后赵匡胤立赵光义为开封府尹,几乎确认了其储君的身份,而不立两个儿子为太子来看,也降低了赵光义拿这个蹩脚的谎言骗骗老百姓的可能。
所以,徒步以为,母亲病榻前的赵匡胤、赵光义兄弟,就算未曾以书面形式留下金匮之盟的誓约,也必定在言语上有过类似柔软的表达。回过头去,看看300多年前旭日初升时玄武门前的那场喋血厮杀,是否可以说,此时胸怀宽大的宋太祖,是真正披着温情脉脉的面纱? ↑返回顶部↑
史载,有如此见识的杜太后,去世之前,曾召太祖、赵普、赵光义三人到身边,吩咐了若干遗命,将内容写入誓书,藏于金匮,命人严密保管,史称“金匮之盟”。
书上说,病重的杜太后问赵匡胤:“儿子,跟娘说说,你是怎么得来天下的。”
太祖“呜咽不能对”,光顾哭了。
然后太后催:“别哭了,快说,不然我就死了,再也听不到了。”
赵匡胤只好回答:“我能当上皇帝,都是你和咱死去的爹积下来的德啊。”
太后纠正:“不要来些假话套话,你要知道,你之所以能得天下,是因为周世宗柴荣早逝,儿子年幼。为了保住来之不易的大宋江山,将来千万不能让小孩子继承皇位。如果你去世时儿子还小,就要把皇位传给弟弟光义。”
太祖点头称是。
杜太后于是随即命赵普拿来纸笔,在病床前写好誓书,封存。
后人对此多持怀疑态度,认为这是事后赵光义拿出来糊弄人民大众所扯的谎,用以证明自己执政的合法性,还以赵匡胤去世之时,儿子赵德昭已经25岁为据来证明此事之离谱。
本人的看法是,这故事毫无疑问是瞎掰,具体理由日后还会讲到。但徒步却不以为这是为了糊弄百姓。这么简单的谎能骗得过宋朝人吗?
而从事后赵匡胤立赵光义为开封府尹,几乎确认了其储君的身份,而不立两个儿子为太子来看,也降低了赵光义拿这个蹩脚的谎言骗骗老百姓的可能。
所以,徒步以为,母亲病榻前的赵匡胤、赵光义兄弟,就算未曾以书面形式留下金匮之盟的誓约,也必定在言语上有过类似柔软的表达。回过头去,看看300多年前旭日初升时玄武门前的那场喋血厮杀,是否可以说,此时胸怀宽大的宋太祖,是真正披着温情脉脉的面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