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2 / 2)
一、塞里姆三世与马哈茂德二世的新政举措
奥斯曼帝国的衰落与近代欧洲的崛起两者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自新航路开辟以来,特别是自工业革命开始,基督教欧洲诸国的现代化进程逐渐启动。相比之下,奥斯曼帝国恪守传统秩序,墨守成规,长期处于相对停滞的状态。由此形成的历史落差,改变着基督教欧洲与奥斯曼帝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奥斯曼帝国面临近代欧洲崛起的巨大压力,来自基督教世界的战争威胁促使伊斯坦布尔的苏丹开始推行自上而下的新政举措,所谓的西化进程由此拉开帷幕。
法国是奥斯曼帝国的传统盟友。早在18世纪初的郁金香时代(the Tulip Era),法国文化和时尚已经令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心驰神往。1789年,正值法国大革命爆发之际,塞里姆三世(Selim III,1789—1807年在位)继任奥斯曼帝国苏丹。塞里姆三世即位之前,曾经与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保持书信往来,仰慕路易十六的君主专制,将路易十六视作模范君主。塞里姆三世即位后,颁布诏书,实行新政,名为尼扎姆·贾迪德,旨在扩大苏丹的权力,强化中央集权的政治秩序,克服地方势力的离心倾向,重建奥斯曼帝国的强盛与辉煌。塞里姆三世的新政举措,主要是仿照法国模式组建新军,裁减称作耶尼切里的近卫军团以及称作西帕希的封邑制骑兵,而组建新军的直接原因,是奥斯曼帝国与俄国之间的战争需要。
塞里姆三世
塞里姆三世推行新政举措之前,奥斯曼帝国的近卫军团约15万人,其中5万人驻扎在首都伊斯坦布尔。1792年,塞里姆三世首先组建员额600人的新军,身穿欧式军服,采用西方战术,聘请法国军官主持训练。此后,新军的规模不断扩大,1797年为2 500人,1801年增至9 000人。1807年,新军人数达到3万人。新军的兵源,主要是来自安纳托利亚的土耳其青年。塞里姆三世组建的新军实行薪俸制,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分别驻扎于伊斯坦布尔和安纳托利亚。 ↑返回顶部↑
奥斯曼帝国的衰落与近代欧洲的崛起两者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自新航路开辟以来,特别是自工业革命开始,基督教欧洲诸国的现代化进程逐渐启动。相比之下,奥斯曼帝国恪守传统秩序,墨守成规,长期处于相对停滞的状态。由此形成的历史落差,改变着基督教欧洲与奥斯曼帝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奥斯曼帝国面临近代欧洲崛起的巨大压力,来自基督教世界的战争威胁促使伊斯坦布尔的苏丹开始推行自上而下的新政举措,所谓的西化进程由此拉开帷幕。
法国是奥斯曼帝国的传统盟友。早在18世纪初的郁金香时代(the Tulip Era),法国文化和时尚已经令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心驰神往。1789年,正值法国大革命爆发之际,塞里姆三世(Selim III,1789—1807年在位)继任奥斯曼帝国苏丹。塞里姆三世即位之前,曾经与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保持书信往来,仰慕路易十六的君主专制,将路易十六视作模范君主。塞里姆三世即位后,颁布诏书,实行新政,名为尼扎姆·贾迪德,旨在扩大苏丹的权力,强化中央集权的政治秩序,克服地方势力的离心倾向,重建奥斯曼帝国的强盛与辉煌。塞里姆三世的新政举措,主要是仿照法国模式组建新军,裁减称作耶尼切里的近卫军团以及称作西帕希的封邑制骑兵,而组建新军的直接原因,是奥斯曼帝国与俄国之间的战争需要。
塞里姆三世
塞里姆三世推行新政举措之前,奥斯曼帝国的近卫军团约15万人,其中5万人驻扎在首都伊斯坦布尔。1792年,塞里姆三世首先组建员额600人的新军,身穿欧式军服,采用西方战术,聘请法国军官主持训练。此后,新军的规模不断扩大,1797年为2 500人,1801年增至9 000人。1807年,新军人数达到3万人。新军的兵源,主要是来自安纳托利亚的土耳其青年。塞里姆三世组建的新军实行薪俸制,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分别驻扎于伊斯坦布尔和安纳托利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