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2 / 3)
“吏治腐败……官员贪污,而帝王昏聩啊……边防大将怎么能不换防?御史台又为什么会如同虚设??”魏徵的声音从嘶哑到高亢,他神经质地颤抖着自己的手臂,仿佛感受不到房玄龄的禁锢,他大声疾呼,声音如同泣血:“大唐!吾等的大唐!!!”
房玄龄在惶急中看向李世民,帝王看向他们,那双眼中,也是与魏徵一般的、血腥的红。
……于是沉稳持重的房玄龄也心中一酸,一股发自内心的悲哀从心底漫过全身,又汇集到眼睛,化作晶莹的水珠,滑过早已不在年轻的脸。
【正如后世司马光所言:“上即位以来,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纮、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其所长也。”李隆基前期英明的用人决策造就了“开元盛世”。
然而,开元后期至天宝年间,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弄权,久居相位,造成了朝政的衰微和吏治的腐败。
除了奸相独揽朝政外,无论是李林甫、杨国忠派系之间的争斗内耗、李隆基后宫女人之间的权力争斗还是对太子之位的尔虞我诈,都极大地消耗着唐王朝的行政资源,导致朝政的衰微。
作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李隆基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于开元十三年进行了泰山封禅。
此次封禅花费了巨资,沿途千余里护送迎驾,王公大臣随同,交通、食宿所耗费的国帑不计其数。
此后,仿佛天下大同的盛世让李隆基骄奢渐生,他纵情声色、荒废政事,不仅大兴土木兴建宫室,还频繁举办宴会,与“善音律歌舞”的杨玉环一起消磨时光。统治者的奢靡使得整个朝廷缺乏清明正直的精神,变得醉生梦死、腐化堕落。
李隆基专门设置了琼林、大盈两内库,任用王鉷善于敛财、曲意媚上的臣子来充实府库,供自己挥霍享乐。有时他一盘菜的花费,就抵得上十户中等人家的家产。
静水流深,唐朝的隐忧尚没有被解决,佞臣们为了迎合帝王的喜好,已经开始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同时借机揽财,这进一步导致了吏治的腐败和奢靡之风的蔓延。
社会矛盾尖锐;朝政腐朽;兵力中空,军事防卫格局“弱干强枝”、“内轻外重”;节度使空前增多,镇边将领却蕃族化、固定化;奸臣弄权、派系纷争;帝王荒淫昏聩……
百般风雨欲来,只待一声惊雷。】
也许是绝望到了最低谷,触底反弹;也可能是被刺激狠了,李靖的灵魂好似飘荡在半空中,一半的大脑收集着光屏中的信息,另一半大脑竟然还能顺畅地思考起所谓的“安史之乱”。
为什么叫“安史之乱”呢?
↑返回顶部↑
房玄龄在惶急中看向李世民,帝王看向他们,那双眼中,也是与魏徵一般的、血腥的红。
……于是沉稳持重的房玄龄也心中一酸,一股发自内心的悲哀从心底漫过全身,又汇集到眼睛,化作晶莹的水珠,滑过早已不在年轻的脸。
【正如后世司马光所言:“上即位以来,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纮、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其所长也。”李隆基前期英明的用人决策造就了“开元盛世”。
然而,开元后期至天宝年间,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弄权,久居相位,造成了朝政的衰微和吏治的腐败。
除了奸相独揽朝政外,无论是李林甫、杨国忠派系之间的争斗内耗、李隆基后宫女人之间的权力争斗还是对太子之位的尔虞我诈,都极大地消耗着唐王朝的行政资源,导致朝政的衰微。
作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李隆基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于开元十三年进行了泰山封禅。
此次封禅花费了巨资,沿途千余里护送迎驾,王公大臣随同,交通、食宿所耗费的国帑不计其数。
此后,仿佛天下大同的盛世让李隆基骄奢渐生,他纵情声色、荒废政事,不仅大兴土木兴建宫室,还频繁举办宴会,与“善音律歌舞”的杨玉环一起消磨时光。统治者的奢靡使得整个朝廷缺乏清明正直的精神,变得醉生梦死、腐化堕落。
李隆基专门设置了琼林、大盈两内库,任用王鉷善于敛财、曲意媚上的臣子来充实府库,供自己挥霍享乐。有时他一盘菜的花费,就抵得上十户中等人家的家产。
静水流深,唐朝的隐忧尚没有被解决,佞臣们为了迎合帝王的喜好,已经开始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同时借机揽财,这进一步导致了吏治的腐败和奢靡之风的蔓延。
社会矛盾尖锐;朝政腐朽;兵力中空,军事防卫格局“弱干强枝”、“内轻外重”;节度使空前增多,镇边将领却蕃族化、固定化;奸臣弄权、派系纷争;帝王荒淫昏聩……
百般风雨欲来,只待一声惊雷。】
也许是绝望到了最低谷,触底反弹;也可能是被刺激狠了,李靖的灵魂好似飘荡在半空中,一半的大脑收集着光屏中的信息,另一半大脑竟然还能顺畅地思考起所谓的“安史之乱”。
为什么叫“安史之乱”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