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2 / 2)
当东海王司马越起兵于下邳,准备西迎司马衷的时候,起用了琅琊王司马睿,并授予他平东将军(后又改为安东将军)兼任徐州诸军事,留守下邳,掌管后方的物资供应。司马睿受命之后,请王衍从弟、参东海王越军事的王导为司马,委以重任。
304年七月,八王之乱进入了高潮部分,东海王司马越挟持着司马衷进攻邺城,当时坐镇邺城的是皇太弟司马颖(前不久,司马颖击杀了司马乂,强迫皇帝封他为皇太弟)。在取得了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的权力之后,司马颖将皇帝的车盖全部都劫到了自己的老巢,引起了一些实力派人物的强烈不满。
作为尚书令的司马越趁机以司马衷的名义发布檄书,征召四方军队讨伐司马颖。当时被任命为左将军的司马睿奉命参加了讨邺战争,二十九岁的他第一次参加规模如此宏大的战争。
司马越和司马颖是在汤阴展开激战,结果司马越兵败,逃回了自己的封国东海国。司马衷和随军的大臣也被劫持到了邺城,司马睿也在当中。不多久,司马睿的叔父东安王司马繇因为得罪司马颖而惨遭杀害。司马睿害怕祸及自身,潜逃出了邺城。
司马睿逃出邺城之后,总算看清楚了晋王朝中央政权的本来面目,他知道和这一群你争我抢的王族贵胄在一块迟早会被吃掉,而且这个时候中央政权已经危如累卵,所以如果想要挽救简直是痴人说梦。
而且在司马睿逃到黄河岸边的时候曾被渡口上的管理抓捕,差一点连小命都不保了。司马睿到达洛阳,马上将家眷接出前往自己的封地琅琊。
永嘉元年(307年)九月,司马睿和王导渡江到达建邺(当时司马邺还没登基,所以不用避讳),从这个时候开始,晋朝的权力中心虽然还在洛阳,但是实际的主心骨在这里。所以说永嘉之乱带来的唯一好处就是在晋王朝原来大本营之南建立了一种“君主立宪制”的中央。 ↑返回顶部↑
304年七月,八王之乱进入了高潮部分,东海王司马越挟持着司马衷进攻邺城,当时坐镇邺城的是皇太弟司马颖(前不久,司马颖击杀了司马乂,强迫皇帝封他为皇太弟)。在取得了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的权力之后,司马颖将皇帝的车盖全部都劫到了自己的老巢,引起了一些实力派人物的强烈不满。
作为尚书令的司马越趁机以司马衷的名义发布檄书,征召四方军队讨伐司马颖。当时被任命为左将军的司马睿奉命参加了讨邺战争,二十九岁的他第一次参加规模如此宏大的战争。
司马越和司马颖是在汤阴展开激战,结果司马越兵败,逃回了自己的封国东海国。司马衷和随军的大臣也被劫持到了邺城,司马睿也在当中。不多久,司马睿的叔父东安王司马繇因为得罪司马颖而惨遭杀害。司马睿害怕祸及自身,潜逃出了邺城。
司马睿逃出邺城之后,总算看清楚了晋王朝中央政权的本来面目,他知道和这一群你争我抢的王族贵胄在一块迟早会被吃掉,而且这个时候中央政权已经危如累卵,所以如果想要挽救简直是痴人说梦。
而且在司马睿逃到黄河岸边的时候曾被渡口上的管理抓捕,差一点连小命都不保了。司马睿到达洛阳,马上将家眷接出前往自己的封地琅琊。
永嘉元年(307年)九月,司马睿和王导渡江到达建邺(当时司马邺还没登基,所以不用避讳),从这个时候开始,晋朝的权力中心虽然还在洛阳,但是实际的主心骨在这里。所以说永嘉之乱带来的唯一好处就是在晋王朝原来大本营之南建立了一种“君主立宪制”的中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