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皇帝诏命他前去东宫担任洗马,按照道理如果身体不适是可以换人选的,但是魏征没有推辞,更没有拒绝皇帝的安排。

  托着疲惫的病体进了东宫,前去辅佐太子李承乾。最近一段时间,东宫风雨飘摇,几乎每天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为了稳定局势,改变太子在皇帝和臣民心目中的形象,魏征做了很多很多。

  不过他认为最要紧的不是这些外部局势,而是太子殿下的内心态度,如果这不能有所改观,迟早会出事情,其他的什么举动都将毫无作用。

  为此魏征也没少费工夫,但起到多少作用这就不好说了。正是因为内外张罗,操心这许多事情,这段时间魏征耗费的心神太多太多。

  偏生最近几天,东宫有出了许许多多的乱子,魏征难免操心,着急之下急怒攻心,结果……一下子就病倒了,且是一病不起。

  经年累积的沉疴疾病终于在一个关键的时候一下子全部爆发出来,年老体弱。且忧心劳累的魏征如何能支持的住?

  以至于很快便病势严重,甚至到了病入膏肓,随时可能撒手人寰的地步。

  当朝重臣,门下宰相,东宫师长,这样的大人物病入膏肓。是必然会引起震动和些许影响的。

  按照惯例,在重臣弥留之际是必须要奏报皇帝陛下知晓的,无论是事先心中有数,还是做出相应的人事安排都是必要的。

  不过最紧要的则是皇帝前去探望,对臣子和其家属而言这绝对是莫大的荣耀。

  皇帝前去和臣子家里探病往往是有门道的,一般都选在弥留之际,如果皇帝来过之后没有死,反而会有尴尬,有人甚至不得不惨烈地自行了断。

  这种特殊的皇家恩宠。有时候当真让人为难。因为皇帝登门探望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探病,另外一方面便是皇帝来听重臣的遗言,有道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大臣们临终说出来的话往往非常要紧,且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皇帝听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了,皇帝愿不愿意去听那是另外一回事,但必须要告诉皇帝。让皇帝陛下有选择的机会。

  尤其是魏征这种一生都在纳谏的名臣,临死一谏或许惊天动地。意义非凡。说不定还会和东宫有关系,毕竟魏征这些日子对太子真的是多有维护。

  消息送到了承庆殿,李世民愣了片刻,心中泛起一种莫名的悲凉。这些年身边越来越多的大臣离开,先是杜如晦和屈突通等人,后来的虞世南。现在则已经轮到魏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