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1 / 3)
禄东赞对这种宗室女为公主的做法有所耳闻,故而并不觉得十分奇怪。
褐眼人续道:“听说原因是有意下嫁的,但后来不知怎地李世民突然改变了主意,好似是有人求情的结果?”
禄东赞好奇道:“谁有这么大的面子?难道是那位江夏郡王?”
“不是,据我打探到的消息,是一个叫谢逸的年轻人,二十出头,已经被拜为淮阳侯,乃是李唐最聪明的年轻人,李世民的新宠。”
褐色眼珠之人道:“灭薛延陀据说与此人有很大关联,故而立功不小,便是此人入宫……也不知对李世民讲了什么,好似自那日起,公主下嫁之事便淡了。”
“谢逸?一个年轻的侯爷,是他破坏了吐蕃的求亲大计?”禄东赞目光凝重,不断追问。
“据说是他,现在有传言说,文成公主所谓的择婿仪式也是由他来打理的。”褐色眼珠之人悠悠道:“大相如果想要将这些大唐公主带回吐蕃,首先需要打败此人。”
“有些意思,不知这个年轻人何以对此嚣张,是大唐皇帝的意思吗?”
“兴许不是,听说此人与那文成公主颇多私交,孤男寡女,也不知……”褐色眼珠之人悠悠道:“所以,还请大相千万小心。”
第三〇四章 公主择婿
贞观十五年上元节,长安相当热闹。
太平盛世,每年城中的庆祝活动都不会少,而且越发的丰富多彩,百姓都会在上元之夜出门游玩,从而成为大唐每年最喧嚣欢乐的节日。
今年的热闹对针对朝廷而言的,各国使臣在上元之日涌入长安,向皇帝李世民表示祝贺,态度相当恭敬。
更为特别的是吐蕃和回纥两国纷纷向皇帝陛下上书,求娶文成公主殿下。
不过皇帝并未准许,而是于上元之日在芙蓉园款待各国使臣,文成公主会当场出题考核,如果吐蕃和回纥能够答对试题,她将主动下嫁。当然,如果答比不上就很可惜了,只能遗憾出局。
↑返回顶部↑
褐眼人续道:“听说原因是有意下嫁的,但后来不知怎地李世民突然改变了主意,好似是有人求情的结果?”
禄东赞好奇道:“谁有这么大的面子?难道是那位江夏郡王?”
“不是,据我打探到的消息,是一个叫谢逸的年轻人,二十出头,已经被拜为淮阳侯,乃是李唐最聪明的年轻人,李世民的新宠。”
褐色眼珠之人道:“灭薛延陀据说与此人有很大关联,故而立功不小,便是此人入宫……也不知对李世民讲了什么,好似自那日起,公主下嫁之事便淡了。”
“谢逸?一个年轻的侯爷,是他破坏了吐蕃的求亲大计?”禄东赞目光凝重,不断追问。
“据说是他,现在有传言说,文成公主所谓的择婿仪式也是由他来打理的。”褐色眼珠之人悠悠道:“大相如果想要将这些大唐公主带回吐蕃,首先需要打败此人。”
“有些意思,不知这个年轻人何以对此嚣张,是大唐皇帝的意思吗?”
“兴许不是,听说此人与那文成公主颇多私交,孤男寡女,也不知……”褐色眼珠之人悠悠道:“所以,还请大相千万小心。”
第三〇四章 公主择婿
贞观十五年上元节,长安相当热闹。
太平盛世,每年城中的庆祝活动都不会少,而且越发的丰富多彩,百姓都会在上元之夜出门游玩,从而成为大唐每年最喧嚣欢乐的节日。
今年的热闹对针对朝廷而言的,各国使臣在上元之日涌入长安,向皇帝李世民表示祝贺,态度相当恭敬。
更为特别的是吐蕃和回纥两国纷纷向皇帝陛下上书,求娶文成公主殿下。
不过皇帝并未准许,而是于上元之日在芙蓉园款待各国使臣,文成公主会当场出题考核,如果吐蕃和回纥能够答对试题,她将主动下嫁。当然,如果答比不上就很可惜了,只能遗憾出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