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什么小郡主和自己有私情云云的传言很可能不胫而走,某种程度上,谢逸现在已经涉事其中,想甩已经甩不掉了。

  再从事情本质来看,文成公主和亲在后世的史书上被各种夸赞,意义何其重大云云。或许确实有一些,但是……

  就当时来看,作用真的那么大吗?好似伺候吐蕃在河西走廊和西域地区一直和大唐有交锋。薛仁贵后来还在吐蕃人手上吃过败仗。吐蕃大军多次威胁到丝路安全,甚至威胁到了关中大唐京畿之地。

  指望一个女子能够换来和平?这种想法太幼稚。很多时候,这是在不敌对手时的权宜之计,而接受和亲的一方也往往力不从心。便顺势走下这个台阶,以免双方闹的不愉快,其实是个相互妥协的方式。

  当真的有矛盾和利益冲突的时候,双方仍旧会毫不犹豫地开战。至于和亲的公主?皇帝和草原首领会放在心上吗?

  所以啊,和亲在后世看来是及有历史意义的事情,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实际是委曲求全的结果。

  一句话,实力不如人,军队男人战败了,然后让一个女人去平息战火,某种程度上有些屈辱。

  明朝在历史上或许不如汉唐那般鼎盛,但明朝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一件事就是从未有过和亲之事。宋朝虽然对外作战经常不敌辽和西夏,但也没有嫁公主和亲的例子。

  反倒是所谓的汉唐盛世,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说的是自从文成公主以后,吐蕃赞普即位后都要请求唐朝的“册封”。

  但这样的册封往往只是虚礼,难道你大唐皇帝不承认,人家就不是吐蕃赞普了?你大唐皇帝的诏书在高原上能算数?不过只是个虚名而已,要是当真就输了。

  而嫁出去的公主,往往生活并不是很容易,从锦衣玉食的中原之地,到草原苦寒之地,,气候和饮食都完全不同。

  如果生活在不如意,往往命不长久,或者生活悲凉。汉朝的细君公主嫁去乌孙五年而亡,隋朝的义成公主嫁去突厥很不如意。

  至于文成公主,其入藏后的事迹记载不多,据说松赞干布对她很好,她的地位很高云云。

  但松赞干布三十三岁便英年早逝,他与文成公主也并无子嗣,想想公主在此后的岁月里独自生活是何等的悲凉?

  数千里之遥的高原上,远离故乡,没有了丈夫和孩子,她的生活真的容易吗?尤其是眼下,当李安宁活生生地站在自己面前的时候,谢逸心里更在这样问自己。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