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1 / 3)
更重要的是,另外的原因。
诚如谢逸预料的那样,同安大长公主要的只是王家子孙与皇家联姻,如此便对得起王家,也对得起李家,将来百年之后也能安心地走。
联姻既是婚娶,要么娶个进来,要么嫁个出去。
娶是不要想了,王家子孙是没机会当上驸马了,当今公主多嫁关陇贵族之家,尤其是其中的功臣。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山东世家就没哪种好运了。自家当年若不是因为兄长在晋阳,估计也不会轻易嫁入王家。
而且相比之下,娶公主远没有嫁皇子好,驸马大都没什么实权和实际利益,难有大的前程。如今的驸马中。也就长孙冲等极个别的是佼佼者,主要还是仗着其父长孙无忌的权势。
至于其他驸马,大都默默无闻,或者是纨绔子弟,同安大长公主压根就看不上。相反呢,女子嫁入皇家则不同,母家是可以成为外戚的。
自汉朝以来,外戚是何其风光?
放眼看去,有多少世家都是靠着外戚的身份起家。才有今时今日的规模的根基?其中还有不少靠着外戚的身份谋得天下,曹丕和前隋的杨坚都是代表。
太原王家没有,也不敢这样的非分之想,但靠着外戚身份取得更多利益,继续发展壮大是可以的。
五姓七家看似是同气连枝,但内里还是有争斗的比拼的,王家本就不如催李卢,若非荥阳郑家与隐太子建成有牵连。这几年被可以打压,估计仍旧会压着王家。
难得看着地缘优势。与在晋阳起家的李唐亲密而得以兴盛,这样的优势必须加强,并发扬光大。争取可以与其他世家平起平坐,甚至超越他们。
本着这个想法,王家上下都希望借着同安大长公主的特殊身份,为王家争取与皇室联姻。
太子和魏王这些热门人选他们没赶上。也没有可能,太子妃会是将来的皇后,身份关键。皇帝估计不会轻易选取根深蒂固的世家之女。
所以啊,同为嫡出,并深得宠爱的晋王殿下就必须抓住了。这是王家早就达成的公式是。最早由同安大长公主向皇帝提出,此番晋王来河东,王家上下那是相当的高兴,原因就在这里。某种程度上,在他们看来,晋王殿下就是前来相亲的。
罗山令王仁佑的女儿自然是首选,本身的相貌和出身是够的,更要紧的是王仁佑算是王家未来掌门人,他和皇帝成为亲家是大有好处的,对王家而言也多有益处。
↑返回顶部↑
诚如谢逸预料的那样,同安大长公主要的只是王家子孙与皇家联姻,如此便对得起王家,也对得起李家,将来百年之后也能安心地走。
联姻既是婚娶,要么娶个进来,要么嫁个出去。
娶是不要想了,王家子孙是没机会当上驸马了,当今公主多嫁关陇贵族之家,尤其是其中的功臣。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山东世家就没哪种好运了。自家当年若不是因为兄长在晋阳,估计也不会轻易嫁入王家。
而且相比之下,娶公主远没有嫁皇子好,驸马大都没什么实权和实际利益,难有大的前程。如今的驸马中。也就长孙冲等极个别的是佼佼者,主要还是仗着其父长孙无忌的权势。
至于其他驸马,大都默默无闻,或者是纨绔子弟,同安大长公主压根就看不上。相反呢,女子嫁入皇家则不同,母家是可以成为外戚的。
自汉朝以来,外戚是何其风光?
放眼看去,有多少世家都是靠着外戚的身份起家。才有今时今日的规模的根基?其中还有不少靠着外戚的身份谋得天下,曹丕和前隋的杨坚都是代表。
太原王家没有,也不敢这样的非分之想,但靠着外戚身份取得更多利益,继续发展壮大是可以的。
五姓七家看似是同气连枝,但内里还是有争斗的比拼的,王家本就不如催李卢,若非荥阳郑家与隐太子建成有牵连。这几年被可以打压,估计仍旧会压着王家。
难得看着地缘优势。与在晋阳起家的李唐亲密而得以兴盛,这样的优势必须加强,并发扬光大。争取可以与其他世家平起平坐,甚至超越他们。
本着这个想法,王家上下都希望借着同安大长公主的特殊身份,为王家争取与皇室联姻。
太子和魏王这些热门人选他们没赶上。也没有可能,太子妃会是将来的皇后,身份关键。皇帝估计不会轻易选取根深蒂固的世家之女。
所以啊,同为嫡出,并深得宠爱的晋王殿下就必须抓住了。这是王家早就达成的公式是。最早由同安大长公主向皇帝提出,此番晋王来河东,王家上下那是相当的高兴,原因就在这里。某种程度上,在他们看来,晋王殿下就是前来相亲的。
罗山令王仁佑的女儿自然是首选,本身的相貌和出身是够的,更要紧的是王仁佑算是王家未来掌门人,他和皇帝成为亲家是大有好处的,对王家而言也多有益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