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却没想如今在晋州闹出这么一出,发生了贞观年间少有的民变之事。据说出事之后,晋州刺史出动官军,杀死两百余人才得以暂时平息事态。

  但也正因如此,事情才闹大了。

  两百多条人命,满地的鲜血彻底激化了晋州的民间矛盾。为了避免出现更大的麻烦,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李绩不得不出兵弹压,暂时稳住了局势。

  但晋州百姓不服气,上万民书给皇帝,要求彻查此事,给出个明明白白的交代。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是李世民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民意不可违,这个道理他自然明白。

  负责此事的魏征更上书直言,声称如果不妥善解决此事,天下百姓恐会心寒,有损皇帝威严不说。晋州之地很可能酿成新的民变,引发晋地,乃至整个河东不稳。

  晋州在河东,距离晋阳不远,那处是李唐的龙兴之地,李世民自然不愿意看到此地动荡不安,所以需要妥当处置晋州侵地民变之事。

  但这件事却不那么好处置……

  其实按理说一件寻常的侵地之事,还是州县地方的小时,地方官府,或者朝廷相关衙门就能处理好。

  但很可惜。没有,这件事还是闹到了李世民的案头,就连素来刚正不阿的魏征似乎都有意避开。

  无他,据说此案涉及到了太子和魏王。

  晋州刺史据说与东宫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涉案的豪强则与魏王府有关联,出事之后,两位皇子似乎多少都有意想要遮掩,妥善平息此事。

  可惜事与愿违,事情没能妥善处置。越闹越大,直到最终一发不可收拾。

  此时此刻,李世民在太极殿上来回踱步,表情阴冷到了极点。

  他苦恼的不只是晋州的麻烦事。更要紧的是他第一次体会到纵容两个儿子的苦果。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