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3 / 3)
“李恪所言不无道理!”李世民一句话定下了基调。让很多人心中泛起强烈的起伏。
李世民目光扫过阶下群臣,悠悠道:“杜伏威一案,既然江淮百姓多有疑问,再审一次,厘清事实又有何妨?
如此以免流言误导,猜疑不断,也好以安民心。马周,此案就由你来负责审理,大理寺孙伏伽协助。”
“是。臣遵旨!”马周和孙伏伽双双出班领旨。
孙伏伽是松了一口气,这个案子太棘手,无论自己怎么判,最终都会得罪人。现在另外有主审人。便不必再担责任承风险,如此甚好!
马周略微无奈,但也没有多顾虑,便欣然领旨。他是侍御史。素来忠直,深得皇帝器重的天子近臣,对刑狱之事多有了解。负责审理如此大案不足为奇。
李二陛下之所以选马周,也与他的出身有关,博州寒门学子,与世家权贵没有多少瓜葛,审案时能少去许多顾忌和麻烦。
不过也有人敏锐意识到一个微妙之处,那就是杜伏威是草莽英雄,仔细说起来也是寒门出身。与马周的出身相似,马周审理之时会不会同命相怜,暗中微微偏颇呢?
虽说细小微妙,但素来明察秋毫的李二陛下岂能没有注意到?他还是这般决断,而且是极短时间内做出安排,也许是皇帝态度的一种暗示……
很多人心中更泛起了猜疑,在朝堂上不怎么说话的吴王殿下今日突然开口,还提到了如此惊天大案,恐怕不是巧合。
父子连心,也许是皇帝陛下暗中点拨也未可知……
想到这些,很多有心人便意识到,这个再审恐怕不简单,结果也会很有意思。
最为担心的自然是李孝恭,他的脸色很难看,当初断定杜伏威与辅公祏勾结之人正是他。多年以后,再审此案,不等于是质疑他吗?
赤果果的打脸不说,更要紧的是重审的结果……要是身正不怕影子斜也就罢了,但想起当年自己在江淮所作所为…… ↑返回顶部↑
李世民目光扫过阶下群臣,悠悠道:“杜伏威一案,既然江淮百姓多有疑问,再审一次,厘清事实又有何妨?
如此以免流言误导,猜疑不断,也好以安民心。马周,此案就由你来负责审理,大理寺孙伏伽协助。”
“是。臣遵旨!”马周和孙伏伽双双出班领旨。
孙伏伽是松了一口气,这个案子太棘手,无论自己怎么判,最终都会得罪人。现在另外有主审人。便不必再担责任承风险,如此甚好!
马周略微无奈,但也没有多顾虑,便欣然领旨。他是侍御史。素来忠直,深得皇帝器重的天子近臣,对刑狱之事多有了解。负责审理如此大案不足为奇。
李二陛下之所以选马周,也与他的出身有关,博州寒门学子,与世家权贵没有多少瓜葛,审案时能少去许多顾忌和麻烦。
不过也有人敏锐意识到一个微妙之处,那就是杜伏威是草莽英雄,仔细说起来也是寒门出身。与马周的出身相似,马周审理之时会不会同命相怜,暗中微微偏颇呢?
虽说细小微妙,但素来明察秋毫的李二陛下岂能没有注意到?他还是这般决断,而且是极短时间内做出安排,也许是皇帝态度的一种暗示……
很多人心中更泛起了猜疑,在朝堂上不怎么说话的吴王殿下今日突然开口,还提到了如此惊天大案,恐怕不是巧合。
父子连心,也许是皇帝陛下暗中点拨也未可知……
想到这些,很多有心人便意识到,这个再审恐怕不简单,结果也会很有意思。
最为担心的自然是李孝恭,他的脸色很难看,当初断定杜伏威与辅公祏勾结之人正是他。多年以后,再审此案,不等于是质疑他吗?
赤果果的打脸不说,更要紧的是重审的结果……要是身正不怕影子斜也就罢了,但想起当年自己在江淮所作所为…… ↑返回顶部↑